上海田子坊——艺术与生存的博弈 (组图)
“我不承认田子坊”
可惜,当年吴梅森等人没有“污染”和“噪音”的设想没能在田子坊贯彻到底。
自从泰康路248弄的咖啡厅、酒吧和小餐厅开始营业之后,当地居民和商家的矛盾就出现了。初期田子坊的管理缺乏规范,进驻园区的业主想开什么店就开什么店。由于咖吧酒吧的营业时间在晚上,而且整个生态仿照国外流行的露天模式,所以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休息。“刚开始大家的要求很低啊,就说‘你们能不能轻点?(客座)能不能不要摆到外面?’”王主任觉得自己难以评判矛盾双方的对错,“现在政策毕竟还是不明朗。其实我们居民心里也很善良的,都在忍受,但是忍受是有限度的。”噪音的来源不仅是酒吧的音乐,还有外国游客谈话时的高声喧哗。“我个人认为应该控制。我想让所有的店面都打出营业至21点。但是可能吗?不可能啊,9点才进来。我去跟他们交涉过,居民们不是反对园区的经营,而是反对这个事情影响到他的生活。老奶奶们晚上七八点睡觉,9点刚好被吵醒,他们凌晨三四点钟营业结束,老奶奶已经睡不着起来活动了,开始干活啦。”王主任说。据说最不可开交时曾有楼上居民因为咖啡厅播放的音乐声太大,向楼下外国客人泼水的事情发生。店家报了110,吴梅森也出来协调。
住在泰康路248弄的小吴是家里的老幺,父母亲都已90多岁。生在20世纪10年代的两位老人家,到了晚年想图个清净。自从田子坊文化创意园区出现以来,这一家人再也没有安定过。餐饮店铺就在他家楼下,吵闹声让老人连屋里唯一的窗户都不敢开,小吴经济也不宽裕,咬牙给父母装了空调。“110天天打,昨天我父亲打了两次,我还打了一次。110说人家是正常营业。我说正常营业是不可能扰民的,正常营业是有执照的。这里的店面,都没有经营许可证。这就是违法的天堂啊!”小吴说起楼下商铺的扰民,异常愤慨。
小吴说:“我是不承认田子坊的。这都是那拨人想赚钱造出来的。这里是我的家,我们几代人住在这里啦!好好的石库门房子,租给外国人,租来干嘛?吵死了!市政府领导都来视察过的,有用吗?没用!这里是‘违法的天堂,居民的地狱’,这是居民们写的,只是没有挂出来罢了。”管委会方面作出的解释是现在园区晚上到10点钟以后不许吵。“10点以后,大家的音响全都关掉。原则上外面的餐台不要放,不要再接待客人,尽量到里面去。你想想,原来上海的旧弄堂,人家在楼下乘风凉也要乘到10点半。这个矛盾只能说是一步一步解决。我们只能叫他们尽量不要影响居民休息,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方面。保安也过去解决,110也过去解决,矛盾是有的,现在还在协调。”
逼仄的248弄开满了洋气十足、延伸到户外的咖啡吧,肤色各异,怡然自得的老外头顶上方,是小吴家古旧的双开窗户。一位老阿姨走过早已不属于自己的弄堂,嘟嘟囔囔:“你们是开心了,阿拉苦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