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爱玲故居 寻迹张爱玲
导语 张爱玲的旧居成为上海一部最特殊的“作品”。让我们跟着张爱玲的踪迹,去寻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3岁能背唐诗,7岁写了一个家庭伦理悲剧,9岁开始向报社投稿,得到的5元稿费被她拿去买了丹琪唇膏。长大后的她一身鹅黄缎旗袍,在南京路的灯红酒绿间若隐若现。她就是张爱玲,在上海生活的二十五年中,她留下了大量的故事。如果说她的作品是一袭袍子,铺遍了上海的洋房和弄堂,那她的旧居就成为了一部最特殊的“作品”。让我们跟着张爱玲的踪迹,去寻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圣约翰大学(现华东政法大学),“我将知识自我萎谢了”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是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一所大学。如今这里是华东政法大学位于长宁区的旧校区。陈旧的校舍随意散落,身处闹市却保留了充满学术的幽静,也难掩它背后的故事。1942年的春天,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就在圣约翰大学继续求学生涯。当时,她的母亲出国去了,父亲的家是不能回的,于是就把姑姑家当成了自己在上海的家。“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为了学业,开口问父亲要钱,给是给的,但是要看脸色。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坚定,就退了学,做起了公寓里的作家。
华东政法大学
如今的华东政法大学,当年洒落在茂林浅草中的校园建筑大多犹在,但早已陈漆斑驳。一栋栋二层红墙或灰砖的别致小楼,西式拱门配着中式的飞檐。圣约翰曾是当时中国唯一拥有高尔夫球场的大学,苏州河边占地84亩的运动场也完整保留了下来,可如今早已被改建成塑胶的运动场。信步校园,红色的小楼和绿色的植物的配色竟是格外的和谐。高高的香樟树枝繁叶茂,树冠微微垂下,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天盖,抬头看到阳光洒在密密麻麻的树叶上,阳光也变成了绿茵茵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