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解读
导语 3月25日,上海统计局发布202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926.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0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55656.89万吨,比上年增长1.5%。对外旅客发送量20683.56万人次,增长13.7%(见表9)。
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6394.75万吨,比上年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5150.63万国际标准箱,增长4.8%。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61.5%,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国际中转比例13.9%,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80.34万架次,增长14.7%;实现进出港旅客12473.11万人次,增长28.6%。其中,境内航线进出港旅客8971.44万人次,增长14.4%;境外(含国际及港澳台)航线进出港旅客3501.66万人次,增长89.0%。实现货邮吞吐量420.59万吨,增长10.6%。其中,浦东机场完成377.83万吨,增长9.8%。
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1条(含市域线1条),运营里程达896公里,运营车站517个。地面公交运营车辆达1.70万辆,运营线路1589条,运营线路长度24531.51公里。巡游出租车3.09万辆,全年载客车次1.34亿次。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49.00亿人次,日均1338.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37.66亿人次,增长2.9%;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0.98亿人次,下降0.8%;黄浦江和三岛轮渡客运量2901.29万人次,下降3.7%;金山铁路客运量763.30万人次,下降6.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6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电信业务总量656.7亿元,增长9.7%。邮政业全年完成快递业务49.4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519.2亿元。
六、金融业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072.73亿元,比上年增长7.9%。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01万亿元,增长7.7%;贷款余额12.27万亿元,增长9.8%(见表10)。
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见图2)。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额623.69万亿元,增长13.1%。其中,股票成交额108.05万亿元,上涨20.9%;债券成交额29.98万亿元,下降16.3%。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2347.62亿元,比上年下降66.7%;发行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共51162.46亿元,下降0.8%。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35731只,比上年末增加2006只。其中,股票2317只,增加15只。
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233.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0%。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90.93万亿元,增长43.4%。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2583.82万亿元,增长3.7%。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7.91万亿元,增长83.5%。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75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67.73亿元,增长3.5%;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983.53亿元,增长6.5%。全年原保险赔付支出983.07亿元,增长24.2%。
七、对外经济
全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11072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进口44337.45亿元,增长2.2%;出口66390.33亿元,增长5.1%。
全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7967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进口30817.05亿元,下降1.0%;出口48860.40亿元,增长5.7%。
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268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进口24504.85亿元,下降1.0%;出口18176.01亿元,增长4.6%(见图3、表1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为31.7%。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5037.48亿元,下降5.7%,出口3002.90亿元,下降3.2%;对美国进口2013.82亿元,下降0.3%,出口2772.61亿元,下降0.1%;对东盟进口3281.46亿元,增长0.4%,出口2546.48亿元,增长16.5%;对日本进口2484.70亿元,增长0.1%,出口1237.21亿元,下降13.6%(见表12)。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56家,比上年下降1.0%;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76.73亿美元,下降26.6%。全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9.94亿美元,下降58.8%,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5.6%;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66.70亿美元,下降23.1%,占比为94.3%。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95个,上海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16家,外资研发中心591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
全年备案对外直接投资项目876个;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76.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20.78亿美元,下降17.6%;完成营业额87.18亿美元,增长1.8%。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及活动896个,举办总面积1922.4万平方米。其中,举办国际展271个,展览面积1569.0万平方米;举办国内展及活动625个,举办面积353.4万平方米。
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
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02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动《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全面落实落地,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
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首创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金融基础设施清结算及大宗商品交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探索开展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试点,落地全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国产飞机跨境租赁项目,不断提升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展更大力度的开放压力测试,率先试点政府采购改革等“边境后”规则对接,临港新片区新增全国首创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案例22个。发布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财资中心集聚若干意见。落地全国首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出台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暂时进境修理有关税收政策。建设电子发票跨境互操作平台。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应用并首创性支持和保障电子单证权益的地方性法规。编制《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公募基金3个领域全国首批字段级、场景化的数据跨境流动一般数据清单。出台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3个领域数据跨境负面清单及管理办法。设立全国首家外国仲裁机构业务机构,实体化运营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和外资服务中心。建设更加开放创新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完成三期扩区封关验收,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跃居全国第四。建设“中国洋山港”国际船籍港,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甲醇“船对船”保税加注,发起成立全球首个绿色航运产业联盟,上线保税船供数字服务平台。
全球资源配置能级不断增强。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新增培育企业45家,累计263家。全球机构投资者集聚计划(GIC)推动新增持牌类金融机构23家,累计1229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新授牌13家,累计达到103家。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业务试点上线。上海期货交易所合成橡胶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国内第四家外商独资券商法巴证券落户浦东。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数据产品数超5000个,全年数据交易额突破50亿元。全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发布首部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管理措施,全国首单正式落地。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截至2024年底入驻20家相关再保险机构,年内再保险登记保费规模达771.51亿元。深化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扩大集成电路共保体规模,建立国产商用飞机海外机队共保体。
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强化。医产融合创新策源平台上线运行,39家企业的58个产品纳入《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外资从事干细胞基因诊断率先落地,首批6家外企变更经营范围。开通全球首条5G-A车联网验证示范路线,4家企业获发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建立大科学设施联动区域产业发展相关机制,完善浦东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系,2024年累计发榜451项,意向投入资金总额超13亿元。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临港新片区首次点火成功,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
改革成效更加凸显。国务院发文在全国或全部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地试点的再制造产品进口等30条措施;国务院批复同意外资班轮沿海捎带政策延续实施;国家发改委发文向全国推广11条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做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数字人民币应用、“一线径予放行”政策成功扩围。2024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2727.60亿元,同比增长4.1%。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落地实施,2024年离岸贸易规模约900亿美元,增长75%。出台“保税维修”“商事调解”等4部浦东新区法规,出台“深化经营登记范围改革”“深化公平竞争审查”等10部管理措施,到2024年底已出台22部浦东新区法规和31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