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政策受益面扩大 上海市民可望公积金租房
本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额不断创出新高,而缴纳住房公积金但没有办理过公积金贷款的市民,可望在不久以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据最新公布的“上海市住房公积金2007年二季度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透露,目前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正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操作性研究,该举措一旦实施,将改变只有买房才能享受公积金政策福利的局面,受益最大的将是那些既无法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又享受不到廉租房政策的“夹心层”中低收入家庭。
公积金个贷快速增长
报告显示,二季度公积金个人贷款共发放62.73亿元,比一季度增长43%,其中6月公积金个贷发放额达26.28亿元,为近年来的月度新高。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分析,个贷大幅上涨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自住需求的提前释放,拉动了公积金贷款的增长。从借款人的收入结构来看,60%以上是月均收入4000元以下职工的购房贷款;按照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30岁至40岁职工是购房的主体。“但是自住需求的释放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被扭曲的一面。”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人士表示,随着房价一路攀升,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心理预期发生改变,对购房成本的上升产生了恐慌,这种恐慌直接导致了自住需求的提前释放。刚性需求、恐慌性购房,再加上部分开发者囤房待沽,投资商购房待涨,导致供不应求,房价持续上涨,致使商业银行个贷和公积金个贷发放规模随之快速增长。
二是较低利率的公积金贷款一直是职工购房贷款的首选。从二季度末的利率水平看,5年期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和商业贷款利率相差2.37%,如果按商业贷款的优惠利率计算,仍然相差1.26%。
政策将倾向“夹心层”
报告还显示,近来本市公积金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受益面不断扩大。比如,打开进城务工农民缴纳公积金的大门,调高首次自住购房者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到50万元,今后,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将成为政策调整的重点。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由于一段时间以来,房改中片面强调市场化取向,而忽视住房所原有的公共保障品的特性,导致住房的配置向市场化方面单边发展,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随着房价不断攀升,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担心购房成本上升,不得不倾其所有,甚至动用几代人的积蓄和高额贷款来购房,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则望而怯步。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无法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与改善居住条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住房保障体系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属性,发挥住房保障的作用。在用增值资金收储的住房中,除了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外,还可以用于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可用优惠租金方式让“夹心层”群体租住。同时,在政策上也可以进行调整,比如鼓励“夹心层”群体提取缴存的公积金支付房租等。
房地产时报 沈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