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解读

  第九部分 社会法

  一.劳动法:基础概念,劳动保护方面的主要法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二.社会保障法:基础概念,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法律制度、《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三.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四.环境资源法:基础概念,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法律。

  五.《物业管理条例》:业主的权利和义务,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决策权限及职责。

  第十部分 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管辖和回避,辩护与代理,刑事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和送达,立案、侦查和起诉,刑事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

  二.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主管和管辖,诉的概念,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民事证据,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期间、送达,法院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强制措施,民事审判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执行程序,民事诉讼时效。

  三.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基本程序,行政诉讼的证据和法律适用,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

  第十一部分 上海市立法、行政及司法概况

  一.上海市立法概况

  二.上海市行政概况

  三.上海市司法概况

  《信息管理》

  第一部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一.硬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C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常见的计算机主板、CPU、内存、硬盘的类型,常用外围设备(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摄像头、移动硬盘、手写输入板)的基本原理、选型、使用和维护。

  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件、目录、路径的基本概念,进程的概念和Windows任务管理器,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常见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设备的驱动程序、软件的升级、补丁等软件维护。

  第二部分 计算机的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的基础知识和功能,OSI、TCP/IP、IEEE802等标准,ARP、UDP、FTP、SMTP、HTTP 等协议,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域名系统基础知识和配置。

  二.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原理、特性、功能和选型,计算机无线网络协议、设备分类、性能和使用。

  三.Internet:以太网、VLAN、VPN、ADSL的基本知识,上网查询访问的方法,常用电子邮件的种类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网络信息搜索,网络信息下载、上传的基本方法,网络信息共享方法。

  四.综合布线和局域网组网:布线子系统,IP地址和子网掩码等知识,网络规划基础技能,局域网的基本使用方法,网络打印机的设置方法。

  五.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原理和功能,网络安全设计的基本方法,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病毒防范和清除,反垃圾邮件措施,恶意软件、谍件、木马的识别和清除,网络硬件安全保护,网络操作系统安全保护。

  第三部分 办公自动化

  一.Office的应用: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的各种功能。

  二.办公业务信息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办公业务流程与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

  三.即时通讯和视频会议系统:常用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维护知识。

  第四部分 数据库、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一.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使用和数据库备份方法,SQL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二.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网站的规划,网页设计的艺术,网页制作,网站的交互功能,网站的用户管理,网站的维护,网站备份与安全。

  第五部分 信息法规与信息安全

  一.信息法规:信息化法律概念,信息传输与网络相关法律,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二.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的安全威胁,信息化安全的措施,信息安全保密基础知识。

  三.信息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内容,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实施,信息化安全的风险与评估,信息系统安全测评,信息安全产品的选择,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第六部分 信息化规划与管理

  一.信息管理概念: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构架,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虚拟化的概念。

  二.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的概念,信息化规划过程,信息化规划方法,信息化规划与可行性研究,信息化项目评估。

  三.项目管理与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概念,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五个主要领域(界定、组织、质量、进度、费用),信息化项目的过程管理,IT服务规范、操作方法。

  四.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信息化项目的公开招标,信息产品政府采购,电子政务工程。

  第七部分 新概念、新动向

  在信息管理中影响较大的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和案例等,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博客、微博、微信及社交网络等。

  《农村建设管理》

  第一部分 农村建设管理政策

  一、十八大以来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和部署:“三 农”工作定位和总体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惠农富农政策,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发展现代 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和举措。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三、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 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 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 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领导。

  四、建国后土地改革历程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改革法》,互助合作组织的宗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内容,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与方针。

  五、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三农”的若干“一号文件”:1982~1986五个“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论和实践,2004~2014年中央发布的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精神,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突出农业科技地位等。

  第二部分 农村建设管理理论与实务

  一、农村经济建设: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和特征,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和调控机制,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理 论,我国城乡关系现状,城乡统筹的内涵、出路,城乡整合与社会和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 产与粮食安全,农民经济权益保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总体规划,耕地保护。

  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国家和本市有关村民委员会组织相关法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相关法规。

  三、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引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措施,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四、农村社会建设: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建设的意义和重点,解决好农民的民生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五、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内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

  第三部分 综合管理

  一、信息工作与调查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信息处理的程序和方法,调查研究的内容、类型与方法,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

  二、公文写作概述:公文的主题、构成要素、类型、格式,公文写作的格式和规则,公文主题的特点,公文结构的特点和形式。

  三、公文的写作: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四、机关事务性文书的写作:计划,记录,总结,调查报告,简报。

  五、公文的处理:公文的办理,公文的行文规则,公文的整理和归档,电子文件的管理。

  《经济管理》

  第一部分 资源配置与管理

  一.市场机制:效用和成本,最优生产要素组合,要素边际报酬,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经济行为博弈分析。

  二.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供求及价格决定,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市场失灵。

  三.微观经济管理:企业的性质、边界与目标,组织管理,企业成本与利润,供求法则,需求分析与估计,供求均衡的实现,生产决策分析,企业决策与政府管制。

  第二部分 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行业进入壁垒,行业退出壁垒,交易费用理论基本观点,博弈分析法,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

  二.市场行为:定价行为、倾销与反倾销,企业并购的形式与动因,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收益和成本,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三.市场绩效:市场绩效的衡量方法,帕累托效率,经济行为的外部性,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界定与供给方式。

  四.产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政府规制与放松管制,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及适用条件,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五.产业成长与演进: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六.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的方式,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界定,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