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广磁悬浮规划曝光上海至广州最快3小时

导语 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发布,规划提出,省域空间内将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

  2月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广东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简称《规划》)的初步成果,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规划》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构建安全、繁荣、和谐、美丽的高品质国土,提出未来15年内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和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为1.3亿人,城镇化水平约80%,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同时预留六大重要交通廊道,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

  城镇空间: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

  《规划》提出,要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按照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年均增长约11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80%的预测目标推进城镇化发展。其中珠三角地区人口从2018年的6301万人,2035年规划为84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建设品质一流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按照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布局要求,建设以广州、深圳为双核心的两大国际化都市圈及协同发展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全省城镇化规划图

  加快构建5个现代化都市圈。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促进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支撑形成组团式、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北屏南湾、蓝心碧廊”的生态安全体系,“绿意融城、便捷可达”的品质公园体系,“绿色安全、弹性灵活”的韧性支撑体系,包容共享、便捷友好的品质生活环境,构建创新引领、绿色安全、魅力宜居的世界一流湾区。

  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以都市圈为主体形态推动强核筑带、带动北部融湾,促进城际空间功能协同一体。

  交通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两大磁悬浮大通道构想

  交通方面,构建“12312”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1小时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地区形成2小时交通圈;3小时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城市。为此要构建“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对接国家综合交通骨干网布局,推进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形成综合立体、能力充分、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预留了六大重要廊道,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以及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琼州海峡通道、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北部生态发展区快速铁路。也是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大磁悬浮高速通道的构想。

  广州直通京沪 耗时仅需高铁一半

  磁悬浮列车时速到600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此次广东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若实际建成,沪广两市相距约1600公里,3小时以内即可通达。广州至北京约20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悬浮,京广两地交往时间也仅需约3.3小时,比高铁要节省超一半时间。

  《规划》还提出,预留六大重要廊道,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琼州海峡通道、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快速铁路。

  备受瞩目的两条磁悬浮高速亦首度浮出水面。从线路的走向上看,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对应的是“三横六纵两联”中的京港澳通道,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对应的是国家沿海通道。两条磁悬浮高速的交会点,同样是在广州。

  沪(深)广高速磁悬浮沿海途经上海、汕尾、深圳和广州。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在广东省内则自南向北串联珠海、广州和韶关。

  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600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此次广东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若实际建成,沪广两市相距约1600公里,3小时以内即可通达;而深圳到上海约1500公里,2.5小时就可以互通,比高铁要节省超一半时间。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