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委权威答上海地铁未来建设规划 春运保障计划

  上海未来将建几条地铁线?9、16号线如何缓解拥挤?BRT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中运量71路公交今年将有哪些优化调整?整治“克隆车”和拒载又将会有哪些新措施?

  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权威答案!

  交通系统全面动员,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便捷

  近日大雪给让申城披上银装,杨小溪说,交通系统重点关注的是:

  ①道路保障,所有的高速路、快速路包括高架进入紧急状态,养护抢险队伍辛勤工作了两天一夜,400名武警官兵和500名建设者赶来增援。杨浦、南浦、徐浦、卢浦大桥从凌晨12点半开始到上午5点10分完成清化任务;各区路政养护工人确保区相关道路的干净。

  ②轨道交通,在17号线、16号线、11号线,3、4号线的高架路段,申通地铁集团全员上岗,预案到位,人工力量到位。昨天晚上冻了11幅道岔,全部在头班车发车之前清理结束,没有一辆因为冰雪延误影响上班通行。

  ③地面公交和水上轮渡,轮渡工人备足防滑草垫、麻袋;地面公交15000多台车,基本实现正常运营,凌晨4点左右全部出车投入运行。

  2035年前,规划建设20余条城际线、25条市区线、近30条局域线

  杨小溪说,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按照“一张网、多模式、广覆盖、高集约”的规划理念,规划在既有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系统基础上,构建由铁路、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和辅助公交等构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等3个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提供因地制宜的公共交通服务。

  城际线包括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快线等线路形式,规划21条左右线路,约1000公里,服务于主城区与新城及近沪城镇、新城之间的快速、中长距离联系,并兼顾主要新市镇。

  市区线包括地铁、轻轨等线路形式,规划25条线路,约1000公里。地铁服务高度密集发展的主城区,满足大运量、高频率和高可靠性的公交需求。轻轨服务于较高程度密集发展的主城区次级客运走廊,与地铁共同构成城市轨道网络。

  局域线包括现代有轨电车、胶轮系统等线路形式,作为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的补充和接驳,或服务局部地区普通客流、中客流走廊,提升地区公交服务水平。局域线规划总里程约1000公里,规划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金山、城桥、惠南等城镇圈内部构建以中运量轨道和中运量公交为骨干的局域公共交通网络,并沿主要客流走廊构建跨城镇圈、主城片区和城镇圈之间的骨干线路,提高主城片区、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今年将建成这些轨交线路!

  今年计划建成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13号线二期和三期等41公里线路。此外,10号线二期已进入装修安装阶段,14号、15号、18号线也将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9、16号线如何缓解拥挤?

  很多网友关注9号线和16号线的运力问题,杨小溪说,目前轨交客流增长势头确实非常迅猛,工作日超过1100万成为常态,昨天雨雪天气也达1059万。目前,9号线工作日客流突破了100万,高峰时段新城往中心城区方向的客流非常密集。为此,申通地铁集团将增能提效作为当前一项重点任务,采取增购列车、扩建设施、加密班次等措施提升运送能力。目前9号线已经配车83辆,是整个网络最高的;高峰时段发车班次达到2分半,16号线也已达到3分半。后续随着新车逐步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运能。但是,线路的运送能力还是有极限的,未来将通过网络持续建设和优化,系统提升重点区域交通配套服务能力。

  各条地铁空调风量、温度不均匀、舒适度不够怎么办?

  杨小溪说:上海以前老的地铁设计标准比较低,没有制暖功能,通风量也较小,在人多拥挤情况下乘客体验较差。但随着服务标准的不断提升,新购的车辆在环境控制方面做了很多改进。列车空调采取自动控制方式,根据车外环境温度计算出合适的车厢目标温度,根据目前情况,一般14度以下将系统会自动启动取暖、26度以上将开始制冷,在风量等方面也进行了加大,并在夏冬两季还会采取自动调整和人工精调相结合的措施。对于站台方面,市卫计委、市交通委和申通地铁集团专门对地铁车站的空调环境标准进行了研究,在通风量、温度和微生物控制等方面更加细化要求,进一步改善地下空间环境,提高乘客出行的满意度。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