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足不出沪,信步欧洲小街
导语 在武康路上漫步,你完全感受不到城市车水马龙的喧闹,片刻间能让一颗躁动的心完全安定下来。走进武康路,仿佛走进了悠长的"时光隧道",花瓶形的阳台、红色的木质百叶窗、宽敞的露台、大斜坡的屋顶……细节里无不透露出地中海式、意大利式、法式或英式建筑的影响。
更多景点:
民国总理的官邸-武康路40弄
目前是条弄堂,可以自由进入的,弄堂非常安静。建于1932年,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弄堂属于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注意看弄内的1号,现在为寻常人家居住。该住宅据称是由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成时为比利时与法国商人合资组建的义品银行产业。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曾在此居住,并在此被国民党军统谋杀,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政治谋杀案。
黄兴故居-武康路393号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故居,人称"黄公馆",不对外开放。这是一幢三开间4层楼的花园住宅,带有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风格。此楼建造于民国初年,入住后仅数月,黄兴就因胃病复发而谢世,年仅42岁。黄兴过世之后,"黄公馆"几经易主,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我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1937年迁往北京。这里还曾是上海电影厂的办公楼,楼梯墙上至今还悬挂着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等几位昔日大明星的大幅黑白照片,均已落满灰尘。在安静的武康路,这幢有着几分霸气的老洋房屹立在那里,显得凝重而倔强。
原意大利领事官宅-武康路390号
平缓四坡瓦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两边设弧形环抱台阶,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人站在敞廊下,唯一的感觉就是"别有洞天"。这样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1930年代的上海,是花园洋房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在住宅建筑上又追求不同的风格表现,地中海风格也应运而生。它主要指模仿希腊、意大利、法国南部等地区风格而建的洋房。武康路390号的庭前空间颇大,庭院布局别具匠心,园内小桥流水,假山亭台,竹林花园,绿草如茵。如今这里成了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自然不接受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