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城墙旅游推荐

  “云间第一楼”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50号,原为松江府署谯楼,现松江第二中学大门口即是此楼楼基残墙。据康熙《松江府志》卷十八“官署志”记载:“元初立府,即县为治。越十六年甲午,知府强之翰撤而新之。

  大德癸丑嗣政周维惠迁谯楼于外。” 相传“云间第一楼”楼基原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点将台(但无确切查考),上建楼座。府署于元贞元年(1295年)建成,门外有谯楼,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遭火灾,九年(1349年)重建。楼四楹,高约20米许。

  下为砖砌基座,中有券门甬道,似城门。明末,谯楼毁于兵燹,清顺治年初又重建,在旧基上,重建鼓楼三楹,以司更漏。楼共建二层,立于砖木结构的门道上,周围清水砖墙,翘角飞逸,古色古香。20世纪30年代初,县长金庆章募款重修此楼,立横额“云间第一楼”,又竖《重修云间第一楼记》石碑。旧时松江城内房屋以两层居多,而鼓楼高达16米,堪称松江城中第一高楼,松江古称“云间”,故称之为“云间第一楼”。

  “云间第一楼”门楼的建筑风格取我国传统的双重檐歇山顶式,楼面阔五间,全部用柱子撑起。楼阁高耸空中,面阔24.8米,进深10.10米,高约16米,颇为壮观。楼下中间为大门过道,门阔5.1米。古楼清水砖墙,翘角飞逸,古色古香,与宋代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楼阁式建筑相仿,是解放初全国范围内所存两处梁柱式溯楼中的一处。

  “云间第一楼”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破坏,仅存残架,后又毁于1951年台风,仅剩楼的残砖碎瓦和台基。在20世纪末,重新仿造新楼。1985年,“云间第一楼”被列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50号现松江二中大门口。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