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遗艺术文化之旅线线路推荐 乘着地铁9号线出发
导语 那些充满上海最原始的人情本土味道的弄堂,都让流连忘返、心生向往,今天我们要从地铁9号线的打浦桥站出发,一路逛,一路开启上海的艺术文化之旅!
田子坊之非遗见地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泰康路25号)——田子坊(泰康路210弄)——守白艺术中心(泰康路210弄4号)——黄浦区文化馆非遗展厅(上海灯彩)(重庆南路308号)——大隐书局(重庆南路308号)
建议游览时间:半日
推荐理由:文艺、体验
推荐交通:由地铁9号线打浦桥站1号口出发可至以上景点
·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 ·
第一站是位于泰康路25号的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别致的建筑外形十分吸引眼球,由中国现代玻璃艺术开创者张毅与杨惠姗创办,为国内观众引介国际琉璃艺术大师作品,宛若一个荟萃中外琉璃艺术的万花筒。
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一种创作的媒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命,展现中国文化底蕴。
馆内大部分放置的是杨惠姗的禅意作品,“一人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的意境油然而生,在这里能探索到艺术和生命的情感,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执着与情怀。而到了夜晚,随着灯光的照射博物馆如同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令人惊艳。
· 田子坊 ·
从泰康路210弄的大门进入田子坊,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田子坊”其名其实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据史载,“田子方”是中国古代的画家,取其谐音,用意自不言而喻。拥挤的马路集市如今摇身一变,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SOHO的色彩,成为现代文创艺术聚集地。
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随意漫步在老弄堂里,看看房顶的老虎窗、屋顶上细细排列的红瓦、山墙上的裂纹和绿苔,充满了老上海的传统味道。
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艺术工坊、餐饮小馆鳞次栉比,抓娃娃、撸猫、做陶艺、DIY口红,随处可见的网红拍照点,又赋予了这里时尚的现代气息。
这里有卖复古眼镜和老式八音盒的小店,也有来自香港的潮牌服装店,还有多家有趣新奇的创意料理店打通你的味蕾。听露天酒吧外坐着的老外们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旁边夹杂着当地居民的清脆上海话,还可以停下来找一个街头艺术家为自己画一幅肖像画。
田子坊不同于上海的其他景点,它展现给人们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窄窄的小巷子里,人与人相视一笑,然后擦肩而过。
不如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看着明媚的阳光铺在地上,闻着空中满是慵懒的咖啡香味,你就能体会什么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 守白艺术中心 ·
如果你喜欢海派艺术,那一定要去泰康路210弄4号的守白艺术中心。
李守白,现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被誉为“上海石库门先生”,在他的工作室里,重彩画、海派剪纸、雕塑都离不开老上海的花样年华,一件多层剪纸旗袍就能让人屏息凝视,而他的画作以大红大绿的搭配,斑驳的建筑、四季的变幻、妩媚的女郎……
浓墨重彩中蕴含着柔美的情怀。走进守白艺术中心,你就能发现海派剪纸美妙的表现力,广东路、雁荡路、中山东一路、百年大世界、上海人家、鎏金岁月、弄堂、石库门……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让上海历史、海派文化、寻常生活、马路建筑都变得栩栩如生。
这些海派剪纸如同一张张画作,用鲜明的配色颠覆你对剪纸艺术的所有想象,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说是艺术中心,这里或许更像是承载上海历史、演绎海派文化的时光长廊。
· 黄浦区文化馆非遗展厅 ·
沿着泰康路步行至重庆南路308号的黄浦区文化馆,这里的非遗展厅展示了上海灯彩作品。
灯彩大师何克明及其作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流动的光影艺术文化含量高、民族特色精、工艺流程复杂、制作工序细腻、精度要求严格,更是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记忆。
这里常年免费对市民游客开放,是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文化馆内还定期开设免费非遗体验课程,让非遗真正走进市民身边,融入百姓生活。
· 大隐书局 ·
毗邻黄浦区文化馆的大隐书局,一听到名字立刻就会联想到“大隐隐于市”这句话,大隐书局,店址如其名,地处市中心,但小小的门面很容易错过。
走进大隐,一步一景、处处皆景的画面会让你立刻收起对门面难找的抱怨。八个空间分别以词牌名命名——月下笛、桂枝香、醉花阴、青玉案、山亭柳、苍梧谣、天净沙、满庭芳。厚实的木质桌椅、错落的花卉绿植、精致的茶具器皿与藏书票……
一头扎进大隐,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文人时代。当你沉浸在古典韵味之中,店内的高科技影音设备,又一下把你拉回现实。
大隐书局专注于书·艺·茶·食的文化空间,浸入中国传统人文之美,奉行“一人食”理念。“一人食,一人行”,不妨为自己留下独处的时间,沉淀身心,感受书与茶的完美融合。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上海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开放】可获上海景区预约指南、预约入口、景区客流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