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文化游览地图 虹口历史了解一下

导语 上海虹口,是一片写满了老故事的土地,虹口区内,至今留存着大量犹太难民当年居住、生活的遗址。每年都有当年的犹太难民回到上海这座“东方家园”。让我们跟着这份地图,一起去了解一下犹太历史文化吧!

  上海犹太地图

  二战期间,上海接纳了3万多名犹太难民,其中近一半生活在虹口区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上海人宽容地接纳了这些难民,与他们和谐共处。虹口区内,至今留存着大量犹太难民当年居住、生活的遗址。每年都有当年的犹太难民回到上海这座“东方家园”。

  据媒体统计,目前上海存世的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达 48 处,且很多都仍在使用,一些甚至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位于上海虹口的“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大全景式历史遗迹。

  白马咖啡馆

  所在的小楼早于咖啡馆本身,存在于1933年至1941年12月8日之间。她曾见证70多年前二战期间犹太难民的上海岁月。2017年,原址在长阳路拓宽工程中被拆除,经由政府出资,白马咖啡馆复建,与原址仅一条马路之隔。复建工程中,犹太难民后裔莎拉•伊麦斯捐赠了“风雨同舟”纪念雕塑伫立在白马咖啡馆前。复建后的咖啡馆基本还原了其本来面貌。1楼的咖啡馆更是完全复原70多年前的大堂原貌,作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补充展厅对公众开放。

  犹太难民纪念馆

  上海滩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8处犹太会堂,现仅存2座。这座犹太难民纪念馆是原犹太会堂旧址之一,见证和纪念了犹太难民在上海这段历史。现在摩西会堂旧址作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供游客参观,不再用于举行宗教活动。纪念馆新落成的展示厅在会堂的花园内,展厅运用了包括影片、照片、实物复制品、模型、艺术品等在内的多种展示方式和包括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等在内的高科技展示手段,设计师通过整体艺术设计将历史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生动地再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这段历史。

  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旧址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于1914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为国际上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救济组织。1938—1939年欧洲犹太难民大批进入上海时,该委员会即在此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支援欧洲犹太难民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上海的“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的救援资金大多从该委员会获得。可以说,如果不是长期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迅速组织起援助欧洲来沪难民委员会,那些来到上海的难民将会成百上千地死去。2004年1月13日,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被公布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31日,该建筑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源福里

  唐山路818弄又名源福里,这里原为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产业,共有房屋100幢。1938年,犹太人以每月1000人的流量涌入上海,身无分文的犹太人先是被安排在苏州河边上的河滨大厦,之后被转移到虹口区的难民。源福里内全部住满一共99户,是虹口犹太人聚居点之一。这样的聚居点还有长治路961弄、海门路171弄和舟山路等处。目前该弄内犹太人自行改建的房屋犹存。美国犹太名流代表团曾到此访问。

  ▷位于延安西路64号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解放前是英籍犹太人嘉道理的住宅;

  ▷位于陕西北路470弄的太平花园弄曾经是上海庇护犹太人的“小诺亚方舟”;

  ▷位于陕西北路 500 号的会堂——西摩会堂为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犹太教会堂建筑;

  ▷马勒别墅位于陕西南路30号、矗立于南京东路99号的迦陵大楼(现名“嘉陵大楼”)以及位于外滩的和平饭店,都是当年犹太商人兴建的。

  扫码关注更快捷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上海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犹太】可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预约购票入口等相关信息。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