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4月22日正式开放

导语 历经一年半的施工改建,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终于正式向公众开放啦!整个展区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大陆第一家以“乡土动物”冠名的展区,以上海湿地生态环境及丘陵密林生态环境的营造为主。

  历经一年半的施工改建,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终于正式向公众开放啦!整个展区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大陆第一家以“乡土动物”冠名的展区,以上海湿地生态环境及丘陵密林生态环境的营造为主。

  展区位置:


  整个展区以上海湿地生活环境、丘陵密林自然形态为特色,尽量让动物生活在模拟自然的展区里,表现出其原本的天性。

  展区导览图:


  湖面中心小岛上还布置了岩石、枯木、树桩、栖架等设施,不仅有利于展示鸟类的自然行为,还能吸引许多本地的野鸟,丰富了整个鸟区的自然生态。

  在獐和黄麂的展区内,斜坡、草坪、灌木丛,足够大的空间满足了小鹿们躲藏、奔跑的需要;貉、狗獾、猪獾等小兽展区则营造了以灌木、水池它们喜欢的生活环境,并辅以各种树洞和土穴。

  在展区里,饲养员们根据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利用各种材料,丰富动物的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生活在展区内的动物真正有“家”的感觉。

  展区特色:

  一、“人造”食物链

  在鸟区的湿地环境里,种植了很多水生植物,并放养了部分小鱼、螺和蝌蚪。岛上还搭建了一个“昆虫旅馆”,选择了生态环保的材料(废弃的科普木盒),里边放置了稻草、枯树枝、枯树皮等材料,以便吸引不同的昆虫。这些昆虫和部分水生植物同时也成为鹤类的食物。

  二、“杂乱”的树杈

  展区里安放着各种造型的大小树杈,有真有假,看似杂乱,其实别具匠心,它们都是供动物消遣娱乐的神器。小爪水獭深水区的水泥树杈不仅丰富了展区水体环境,还为小爪水獭提供了暂时休息和进食的区域。而浅水区的倒木,既能满足水獭喜欢攀爬的好奇心,又能让水獭在根须“蹭痒痒”。

  三、沉浸式体验

  乡土动物区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沉浸”强调的是“气氛营造、感同身受、同心理”,不再是与动物隔离,而是使游客产生“到动物的家里做客”的感觉。同时可以多视角地观赏动物。

  在小兽区,架高的木栈道连接各个小动物的“家”,至高点处设置观景台,近可观小兽如獐、果子狸、獾类,远可赏湖面上游弋的水禽,多角度、多层次的观赏模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

  四、科普讲解与互动

  为了让参观的游客学到更多的野生动物知识,了解乡土动物生存的现状,展区饲养员推出了全程步道科普讲解导览。每周四、五、六、日的下午2点,鸟区的饲养员开讲,每周二、三、六、日的下午2点10分,小兽区的饲养员为游客进行讲解导览。

温馨提示

  


  

  扫码关注更快捷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上海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动物园】可获取上海动物园旅游节半价活动时间、实名购票入口。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