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锅排行榜 你最偏爱哪一锅(图)
导语 川渝火锅、北京铜锅涮肉、潮汕牛肉火锅,哪一锅最对你的胃。
俗话说得好,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天冷的时候就得靠火锅续命,川渝火锅、北京铜锅涮肉、潮汕牛肉火锅,哪一锅最对你的胃。
川渝火锅
首当其冲的必须是川渝火锅,川渝火锅虽然全国遍地都有,但是想吃正宗的那一口还是要奔赴当地才能吃个痛快。
川渝火锅基本可以分为两大派,一个是成都火锅,大多是清油锅底,不太会吃辣的人一口菜一口水,也基本可以hold住。
另一派就是追求重麻重辣的重庆火锅,用料一定要足,基本就是这么个量,在底料中找食材的节奏,这就是来自重庆的威严。
会吃的重庆人把火锅吃成了一种学问。创造了九宫格,把火锅分为了三个层次,中心格、十字格、四角格,每个格都有不同的温度、浓度,根据食材的属性下在最适合那一格里,才能获得最佳口感。
如果你不能吃辣,还想吃正宗的川渝火锅,抱歉,川渝没有不辣的火锅,微辣就是最后的妥协。
这个微辣呢,就相当于你去理发店,让Tony稍微修一下那么多。
北京铜锅涮肉
吃完了重口味咱们吃点清淡的保暖为主的话就吃羊肉吧。
要说涮羊肉还属老北京铜锅最地道,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铜锅、木炭,几盘小菜,这就是北京最地道的冬味。
正宗的老北京涮肉,锅底讲究“清汤”二字,一锅清水,几片姜,几段葱段,OK!这就够了,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当然,这样的锅底对食材就有着超高要求,羊肉要选择肉质细腻无膻味的,滚汤中左右涮两下,沾着调好的麻酱料碗,放入口顺着食道进入胃里,一下全身都暖和起来。
潮汕牛肉火锅
如果说,北京人最会吃羊肉,那么,说潮汕人是最了解牛的一定没有人敢反驳。
走进一家潮汕火锅店,“老板,来份牛肉。”“您是说那个部位?”
潮汕人不喜欢吃冻肉,要吃就吃最新鲜的,手切便是他们对火锅最大的敬意。
又或是经过上万刀把牛肉剁制成泥,反复摔打增加韧性,最终华丽一变成为弹牙美味的牛肉丸。
在沙茶酱里轻轻一沾,痛快地一口吃下,醉生梦死也不过如此吧。
云南菌子火锅
北京的涮肉火锅,羊肉细薄如纸,吃的是嫩。潮汕的牛肉火锅,牛肉丸筋道多汁,吃的是韧。云南的菌子火锅,菌菇清甜鲜美,吃的是香。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土壤种类,创造了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
聪明的云南人就把这些珍宝利用到极致,一锅子各种菌类,光是想想仿佛就能闻到,直冲鼻腔的浓浓的鲜味。
这样一锅下肚,再活五百年也不是问题。
广东打边炉
广东人口中的“打边炉”,就是吃火锅的意思。
虽然没有重庆人那么嗜爱火锅,但是在美食上相当兼容并蓄的广东人对于火锅也是很中意的。
“打边炉”就是广州人吃的艺术之一,与一般的所谓“火锅”不同,打边炉是站着吃的,筷子也是竹制的,约比普通筷子长一倍,便于站立涮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老的饮食特点也已经有所改变,与普通的吃火锅没有什么差别了。
贵州酸汤火锅
贵州人喜欢吃酸是出了名的所以来自贵州的火锅也是足具地方特色的酸汤火锅。
它和川渝火锅一样红彤彤的,但是这个红则是突出在“酸”上。
贵州的酸汤鱼、酸汤牛肉都是酸汤的美味特色。先盛上一碗浓汤带着肉一起吃,再涮上喜欢的蔬菜,就算在没有暖气的贵州,也暖和让你流汗。
东北酸菜白肉火锅
唱着“翠花,上酸菜”的东北人爱酸菜也是爱到骨子里。
上好的骨头汤做锅底,把酸白菜切成丝放进锅里煮,八成熟的白肉切成薄片下锅涮着吃。
有酸菜做中和肥而不腻,最能体现猪肉鲜嫩的一面,没有想到豪放的东北人对吃也是有着细腻的一面。
徽州一品锅
一品锅虽是一道名菜,但基本只限于皖南地区。
“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这样的火锅想不好吃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