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吃什么有哪些习俗

导语 祖国大部分地方都有过小年的传统,而在上海,习惯将除夕前这一天,称之为“小年夜”。

  由于祖国大部分地方都有过小年的传统,人们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称为小年。上海等江南一带的“小年”通常是指大年夜的前一天,当天并无特别讲究。而在上海,上海人虽然腊月廿四也会祭灶除尘,但是,上海并没有过小年这个说法,而是更重视除夕前这一天,习惯也称之为“小年夜”。

  上海小年夜是哪天:除夕前一天

  小年习俗

  1、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2、剪窗花

  剪一个喜庆欢乐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新年的感觉马上就有了。

  3、扫尘

  扫尘是旧时腊月年节将近时,打扫室内外尘埃的习俗。过了小年,就要来场大扫除,把尘土一扫而光,干干净净迎新年

  4、写春联

  春联是有讲究的,是一家的门面。把一家人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对来年的期望凝聚在三句话中,是一件很见功夫的事。

  5、备年货

  购买、备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户还必磨粉,为包汤圆,有些家庭又抟粉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后者吃了可“高高兴兴”、“年年高”。 备新衣备春联 准备新衣、新帽、新鞋。人们一般也许一年中都穿旧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头”的。

  小年吃什么

  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2、粘糕

  按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3、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

  3、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4、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5、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