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引进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

导语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重磅引进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项目,25日对媒体开放,并很快会与观众见面。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重磅引进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将于10月25日免费对公众开放!有没有很期待?

  说起灭绝,你会想起什么?科学家通过对史前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剖析表明,大灭绝源于全球环境剧变。灭绝,是自然界对生命的洗礼。不过,大灭绝不以生物消亡为唯一结局,那些抗灾变能力强的生物,顽强地冲破黑暗,开创演化历史的新纪元。

  没有大灭绝,生命演化历史将被改写,人类就不可能站立在地球上。在展览开幕的当天,第51期绿螺讲堂,让我们一起直面灭绝,共同思考人类的未来。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重磅引进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项目,从今日(10月25日)起在自博馆B1临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啦!

  展览日期:2016年10月25日至2017年2月12日(闭幕时间暂定)

  展览场地:上海自然博物馆B1临展厅(北京西路510号静安雕塑公园内)

  展览时间:09:00-17:15(周一闭馆,黄金周除外)

  展览提供: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HM)

  交通指南: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1号口出入

  展览免费,但需先购买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进入展区。(门票30元)

  温馨提示:活动已结束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姚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为引进展开幕!

  作为上海科技馆国际合作交流成果之一,该展首次走进亚洲,它将带领参观者越过渡渡鸟和恐龙去寻找地球生命演化历程里的“幸存者”,探讨生物灭绝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整个展览分为“灭绝的意义”、“拯救濒危物种还是顺应自然?”、“最后的幸存者”、“第6次生物大灭绝”、“没有人类的世界?” 5个部分。

  展览拥有多件收藏与研究价值兼具的珍贵标本、经典与现代交融的整体设计、彰显绿色环保理念的展柜制作、精致美观的图文版面、充满互动体验的多媒体展品等,让广大参观者不用走出家门、国门就能欣赏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展览项目。

  在这里,你能近距离观赏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但现今已灭绝的一些耳熟能详的动物标本,如世界上最大的鸟蛋(甚至比恐龙蛋还要大)——象鸟蛋(全世界据说仅有25只)、难得一见的恐鸟足和羽毛、雌性和雄性的嘴喙长得完全不一样的兼嘴垂耳鸦的雌雄性个体标本、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子——斯氏燕蛾……不一而足。

  仔细浏览,你还会亲眼发现世界上最小的鱼——微鲤的浸制标本,世界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现在仅存100余只活体的鸮面鹦鹉的假剥制标本,以及开角龙、渡渡鸟、蓝鳍金枪鱼、白暨豚、腔棘鱼等的精美复原模型。

  你还会意外地发现人类心爱的宠物站上了“审判台”,因为这些宠物(如猫、狗)的存在对于一些野生动物而言却是噩梦,成为它们走向灭绝的推手。

  展览期间还会发起专家论坛、举办名家讲座,开展它们是否需要被保护的辩论,通过各种观点的论辩帮助参观者理解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启发公众对物种保护和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的思考。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