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景观廊道树种最佳观赏期一览表(图)

导语 时值三月,崇明再掀植树热潮,截至目前,崇明森林覆盖率已近24%,今年新增林地面积2.2万亩。

  时值三月,崇明再掀植树热潮,截至目前,崇明森林覆盖率已近24%,今年新增林地面积2.2万亩。同时,作为崇明生态建设的一项重头戏的生态廊道,目前已基本建成7000多亩,今年计划新增1万亩。

  生态廊道建设以林旅结合、林体结合为发展思路,通过植树造林,调整、优化林相结构,丰富林木色彩,提升林地的景观和休闲功能,使其成为具有观赏性,能实现人林互动的特色景致。梅花、樱花、海棠、合欢、桂花……既可远观成片林海,亦可走进其间感受生态空间。绿树成行的生态廊道将勾画出崇明新景,扮靓生态岛。

  一镇一树

  美不胜收

  崇明生态廊道以林旅结合、林体结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植树造林,调整、优化、完善林相结构,丰富林木色彩,优化生态环境,丰富崇明生态内涵。

  景观廊道建设树种分布地图

  “一镇一树”是崇明生态廊道的一大特色,本岛16个乡镇将分别挑选一种特色树种进行集中种植,同时兼顾廊道的色彩变化与观赏时节,如新村乡种植桂花、三星镇种植海棠、庙镇种植枫树、港西镇种植合欢、竖新镇种植玉兰、中兴镇种植樱花……一路走来,色彩缤纷,随季而变,美不胜收。

  崇明生态廊道建设也有别于一般的植树造林,各种植物的种植密度每亩控制在20棵至30棵,从而可因地制宜地在林间预留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的空间。这样,本地居民可到林地间晨跑锻炼,而喜欢骑游的上岛游客则可以在林间享受慢骑生活。

  绿色脉络

  贯穿全岛

  总体布局上,正在建设推进中的生态廊道以全岛主要骨干道路“三横十五纵”为主体框架,宽度一般为道路两侧各10米左右。各乡镇在对辖区内骨干道路、河道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物群落和建筑设施情况,进行规划实施。推进过程中,杜绝园林化、景观化思维,避免大面积土方填挖和地形改造,力求凸显自然、本土气息。

  崇明在生态廊道建设推进过程中,还巧妙地运用“穿”、“绕”、“拓”、“增”、“串”等方法,在增加林地色叶树种,增添林木植被色彩,增强林地使用功能的同时,将沿途林地、绿地、水域、旅游景点等有机串联,有效整合林旅资源,形成系统景观。

  丰富内涵

  打造品牌

  今年,崇明在继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的同时,对已完成的廊道也将强化后续养护管理,落实相应养护管理工作机制,建立起林业养护和网格巡查相结合的专业化、社会化队伍力量,切实强化树木病虫害防治,并引导群众安全、文明地享受生态廊道建设的成果。

  崇明各镇景观廊道树种、最佳观赏期一览表

  并加快推进慢行系统、科普走廊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生态 ”文章,进一步深化林旅结合、水旅结合、体旅结合的发展理念,优化整合现有资源要素,在路、河、林和农业生产、旅游发展间找到契合点,培育特色生态产业,将生态廊道打造成为覆盖全岛的新景致,让生态岛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