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有海派韵味的老教堂
导语 十一小长假渐近,玩腻了上海那些著名的景点,不如做一回老上海人,穿梭在上海的老教堂间,品味地道的海派韵味。
四川南路上的洋泾浜圣诺瑟堂
位于黄浦区四川南路36号。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次年落成,又名“若瑟堂”。所在土地是鸦片战争后,耶稣会传教士靠外国领事的讹诈,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向上海道台索得,以补偿雍正年间被没收的老天主堂堂产。因地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入黄浦江的出口处南岸,故又称“洋泾浜天主堂”。
九江路上的圣三一堂
九江路219号,上海人习惯叫它“红礼拜堂”,是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建筑。上海开埠以后最早的教堂建筑出现在1847年,其中之一就是圣三一堂。
1847年英国商人贝尔,以公司的名义在江西路汉口路买了一块地皮并资助六千元建造教堂,但建筑质量较差,第—任牧师路德溺水死,继任郝博逊从屋顶上翻下来,第三年又遭暴风袭击,虽花了五千元大修,大家仍认为此教堂不安全、又不吉利,于是1862年拆去重建。
圣三一座堂的钟塔,大大增强了这座教堂的哥特式意味。只可惜,钟楼的尖顶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高潮中。后得以修复,但高度有限制。
西藏中路上的沐恩堂
基督教慕尔堂位于上海的闹市中心——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正面向西,正对着曾经的跑马厅——今人民广场。1929年,监理会将汉口路云南路口的原址卖给人开扬子饭店,而在西藏路口的中西女塾原址上动工兴建新堂,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1931年落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