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圣三一堂游玩指南

导语 圣三一堂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圣三一堂的设计体现了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到圣三一堂去做礼拜哦!

上海圣三一堂历史发展:

圣三一堂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在差会控制中国教会时期系英国圣公会宗派所有。英格兰圣公会是英国的国教,其余下的教会通常又以其音译被称为安立甘会。鸦片战争结束后,安立甘会就派遣传教士乘《南京条约》之势到我国沿海城市传教,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信徒礼拜的圣保罗堂。因为英租界上的英籍官员商人也要礼拜,1847年英商电话公司的贝尔在江西路九江路口献地损资,建造了供英国侨民礼拜的教堂,江西路还因此称为教堂街(Church Street)。但它质量很差,经常需要修理,曾因台风而坍塌。1862年乃决定拆毁重建,特请英国教堂建筑家乔治·斯科特(George Scott)设计。他是哥特复兴式最成功的建筑师,曾在英国牛津和德国汉堡等他设计了一批成名之作,因而被封为爵士。他的孙子吉利士·斯科特(Giles Scott)也是著名建筑师,其作品有牛津大学图书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等,更因致力于设计利物浦大教堂(安立甘会系统最大教堂)而获爵士称号。

圣三一堂原设计十分华丽,原因经费不足不得不另请在上海开业的设计师凯德纳修改建筑图稿,才于1869 年竣工,因为教堂全用红砖砌筑,故习称为红礼拜堂。该堂平面布局为古教堂建筑传统采用的巴西利卡式(bacilica),长约47米,宽约18米,高约19 米。堂外有带扶圈的石柱长廊,堂内至圣所为半穹顶结构。圣坛、洗礼池都饰有精细雕刻。窗户镶嵌彩色玻璃组成的圣画,座席为靠背穿藤的长椅,窗框和椅背都钉着损献者姓氏的铭牌,一如欧洲古教堂遗风。1893年在大堂东北侧增建锥顶高塔为钟楼。1914年又安装了大型管风琴,以致成为当时远东最高级的教堂,竣工不久被维多利亚女王升格为安立甘系统的主教堂,归该宗派主教院管辖。三十年代的上海两次抗日战役中闸北圣保罗堂被日军炸毁,中国信徒才被允许借该堂下午礼拜。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圣三一堂长期不获保养,以致石木风化屋漏墙蚀,损坏严重。1950 年该堂因无力负担地产税等支款才将堂产交给中国政府,人民政府将它移交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委会,三自爱国会又将它交给中华圣公会使用。中华圣公会以此作为中华圣公会主教座堂。中国基督教协会首任总干事郑建业1952年就是在圣三一堂被祝圣为主教。1955年人民政府曾拔款进行过一次大修。1958年全市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该堂就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的场所,仍名圣三一堂,沿用圣公会的仪式崇拜。“文化大革命”中教堂严重被毁,钟楼也于此时被拆除。上世纪80年代起,该堂一直由黄浦区人民政府租用。此次成为全国两会会所,据报道,圣三一堂大堂及钟楼修缮后将对外开放,用于宗教活动,此实为中国基督教的一件大喜事。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