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海艺术涂鸦墙

导语 在这座城市里,你一定见过一面墙,它被喷漆喷过一遍又一遍,满是炫目的色彩和夸张的字母,你想要看个明白,却往往更加看不清画面。它是信手涂鸦的画板,也是传递思想的媒介。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也不知道它何时又消失不见。上海就有很多这样的涂鸦墙。

  涂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费城,生活在贫民区的青年们为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现状的抗争,在墙上“乱写乱画”,开始只是随手写下的字母、名字,后来发展成装饰性的字母、线条、图案,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涂鸦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一个创意标志。在一些旅游指南中,甚至有专门章节介绍像伦敦东区、巴黎左岸纽约春天大街、柏林墙遗址、日内瓦伯尔尼街、名古屋艺术大学附近的涂鸦区。

  在上海,留给涂鸦爱好者们的“圣地”并不多,不少涂鸦爱好者都为能找到一块涂鸦“版图”而欢呼雀跃,或许我们眼中那些绚丽的“乱码”正是他们彼此交流的方式。

  莫干山路M50涂鸦墙  

  莫干山路涂鸦墙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一个虚拟,即把一座城市压缩在电脑屏幕上,那么游动的鼠标三角就是激活城市的艺术。艺术家的名气和作品常常受到人们关注,他们和城市是怎样一种关系,却很少有人议论。实际上,我们发现,艺术家的活动常常激活那些城市的死角,或者被城市发展的潮流遗弃的地方。例如,上海近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史上,被称为母亲河的苏州河沿岸的莫干山路50号,就是这样的艺术社区。

  而这段从昌化路进到莫干山路的路上,短短600余米的老旧墙面,却被称为上海最大最完整的“涂鸦天地”,独到的涂鸦文化使莫干山路有涂鸦路的美誉,那段涂鸦墙从头至尾全部是各式各样的涂鸦,需要多少人多少创作才能够成为一幅画卷啊。有整面墙涂色然后在上面写字,有画熊猫、动画等等,许多创作都值得一提,经常有一些打扮很潮的街头艺术家在那里涂涂画画,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色彩涂鸦在废旧的墙上,使之散发出与周边车水马龙的马路街道截然不同的文艺气息。  

  莫干山路涂鸦墙

  这些墙上的涂鸦总是洋溢着一股勃勃生气,成为行人,游客,尤其是摄影爱好者的追捧,甚至成为新人们留下婚纱倩影的另类场景。如果你还没去过,在它消失之前,去感受他的独特吧。

  甜爱路涂鸦墙  

  甜爱路涂鸦墙

  甜爱路马路两边多有围墙,使得周遭的景色都被稍稍抵挡住了视线,多少增添了几分神秘。这条路至今依然保持着妩媚的姿色。道路两侧由28首中外着名爱情诗篇组成的“爱情墙”,悠闲漫步,享受这份市区里少有的宁静。

  在这条长仅500余米的甜爱路上,红砖墙、邮筒等一直是情侣涂鸦的目标,所在街道定期清除路面及围墙上的涂鸦,但情侣们“爱的印记”并未有所减少。  

  甜爱路邮筒

  爱情邮筒是在整条路口的入口处,从这座邮筒发出的每一封信函,都将被盖上一枚标有英文“LOVE”的邮戳,让收件人通过这个邮戳感受一份爱心与浪漫。如果不是慕名而去,也许根本不会注意到在多伦路的路旁,会有这样一条小小的分岔。路旁整齐排列着的水杉,靠着低垂而下的枝桠制造出了一份少有的市区中的宁静氛围。唯美的境况,就好像为相伴的情侣量身而造的。除了爱情邮筒颇具特色之外,甜爱路上的“爱情墙”近百米,28首中外着名作家的爱情诗画吸引着过往行人。聂鲁达的诗句“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也是其中之一。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