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一看二问三保留防中介诈骗
导语 求职招聘高峰期到来,一些黑中介蠢蠢欲动,求职者要留个心眼防骗。
在没走几步就有一家职介所的集中区域,难免存有不少“黑中介”的身影。如果一定想通过私人职介所找工作,务必要多留一个心眼。那应聘者究竟该如何辨别其真伪,既能找到工作,又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松江区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提醒,一要看中介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的原件,并核对其《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与现在的服务场所地址是否保持一致;二要问中介公司是如何设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收钱后是否有盖章的收据和发票,如果求职不成功该怎么退钱;三要保留好中介公司出具的相关凭证,如收费凭证、名片等,方便日后维权。
此外,来沪人员还应带齐求职时所需的就业证件:不仅需要随身携带身份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也需要及时到当地派出所办理《临时居住证》。来沪人员还可以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培训,通过培训取得一技之长,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据松江区人保局介绍,目前该区正规的合法职介所仅50余家,其余非法职介机构由于其临时性、流动性大而难以统计,主要集中在企业较多、来松人员较为集中的松江出口加工区、车墩、九亭、泗泾、新桥等地区。因此,求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只有找正规中介,才能找到放心、可靠的工作。
正规的中介公司,不仅有《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的原件,且《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与服务场所地址也是一致的。另外,正规的中介公司有比较系统的收费标准,有正规的盖章的发票和收据,也会讲清如果求职不成功该怎么退钱等等。
如果不小心撞到“黑中介”的“枪口”,求职人员要懂得及时维权。劳动监察部门称,求职者可通过拨打“12333”进行电话投诉,或直接到劳动保障监察受理窗口投诉。
求职招聘五大"黑招"
■高薪引诱
火车站出站口正巧有“大公司”招聘,请不要相信!有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外来务工人员情况不明、急需就业的心理,在火车站出口、站前广场等农民工较为聚集或流动频繁的场所,通过虚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然后实施招工诈骗案件。
■多荐少录
用工单位明明只招几名或十几名员工,违法职介却介绍推荐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求职者前去面试,即使用工单位很近也要求求职者支付10元/人的车费,乘坐这些机构提供的车辆前往。一来一回车费就被他们收入囊中。
■面试淘汰
违法职介机构先向求职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其中有报名费和中介费,然后与求职者约定,推荐求职者到单位面试,如果因为求职者自身原因未被录用,只退中介费不退报名费,这样报名费顺理成章到了违法职介机构的手里。
■会员经营
还有一些违法职介机构采取会员制的经营方式,一次性收取会费几百元,向求职者授予会员资格,然后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如果求职者到推荐的单位面试不成功或非本人原因被辞退,在双方约定的“服务期”内违法职介机构免费继续推荐。但当求职者真正成为会员后,他们会发现这些机构推荐的单位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极差,根本无法忍受,只能主动辞职。
■假冒他人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还发现有一些无证无照的“黑职介”假冒其他公司名义,从事违法职介活动。例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查处的一家“黑职介”就打着“上海××劳务有限公司”的旗号从事违法职介活动,但真正的“上海××劳务有限公司”注册于虹口区,在其他区县并没有设立任何分支机构,与闵行区的“黑职介”没有一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