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中考结束 英语数学试卷专家点评
导语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于6月15日、16日进行。在各方的通力配合下,考试平稳、顺利结束。考试结束后,将进入到评卷工作环节。今年各科目继续实行全市统一网上评卷,共选聘评卷教师近1400名。考试成绩将于7月6日开通查询。
2019上海中考英语试卷点评:关注语言能力 聚焦学科素养 彰显育人价值
6月16日上午,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英语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
一、立德树人,彰显育人导向
试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人的理念,充分发挥英语测试的育人功能。整张试卷语言材料充满正能量,体现了对于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作用。如阅读C篇是关于一位残疾男孩的故事,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深深激励了“我”。又如第27题和第61题谈及努力工作能够带来回报,实现人生理想,引导学生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道理,培养不懈奋斗的精神。试卷关注学生品格的塑造,如听力对话和作文材料中都有如何看待谎言的话题,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此外,选词填空的语篇,关注如何看待古人智慧的话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二、关注能力,聚焦学科素养
本试卷内容涵盖了初中阶段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特别关注了语言应用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试卷的各个部分都能让学生在较为地道、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对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第14题考核学生揣摩说话者的态度,第20题考核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第70题考核学生在语境中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第89题考核学生推断隐含意思的能力,第93题则是考核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作文更是考核学生是否具备读懂他人观点、阐述自身立场等语言与思维的能力。
三、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
试题选材广泛,素材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话题。如青少年自我独立意识、自我生活感悟、与他人沟通交往、关爱他人、体育强身、艺术修养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共鸣。试题选材还结合了社会热点,如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宇宙黑洞、安全自救、技术革新、互联网学习、技术传承、诗词大赛等,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此外,试题素材还涉及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内容,如国内外节日与集市等,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体现了较强的语言交际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四、稳中有变,推进教学改革
本试卷保持了近几年的题型、题量及难易度,但作文命题形式有所变化,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形式新颖。作文使用D篇阅读文本中的四条感悟作为提示,通过读、思、议等思维活动,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便于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体现了中考作文一贯的命题原则,并对初中英语的阅读及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引领作用。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升学生总结、分析、判断、评价等思维能力。
数学试卷点评:立足基础 突出应用 体现育人价值
6月16日下午,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科目顺利进行。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学科专家对本次数学试卷进行了评析。
与会专家们表示: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以《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2019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为依据,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度恰当,凸显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价值
试卷关注数学学科素养,突出学科特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试卷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考。如第23、25题均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反映了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注重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第12题取材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体现了注重算法和实用的中国古代数学特色,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感受中国古代数学的文化成就,用严谨的态度、灵活的方式观察、思考问题,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真实情境,凸显应用能力
试卷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聚焦社会热点,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综合性、应用性。试题取材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如第4题以学生引体向上的体育测试为背景;第13题引入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的科学情境;第14题涉及小区居民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社会热点;第22题取材于小汽车后备箱开盖的生活情境。这些试题,让学生在答题时产生亲切感,减少了在运用数学方法时的思维障碍,使得统计、函数、方程、锐角三角比等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得到了有效的考查。
三、突出重点,关注数学本质
试卷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突出了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以及观察、比较、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了阅读理解、空间观念、逻辑推理等能力。如第4、14题需要考生观察、分析统计图获取信息;第17题通过对三角形的翻折,需要考生从图形的基本运动和变化中找出不变关系;第24题设计了一个新的概念,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准确理解新概念内涵,并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5题涉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数学思想。试卷有效地考查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学生的理性思考提出了要求。
四、源于教材,引导课堂教学
试卷结构稳定,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通性通法,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如第11题考查概率概念,第2、3题分别考查了不等式和函数的基本性质;第19、20题分别考查了基本运算、方程求解等基本技能;第9题考查了正的平方根、无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第13题直接来源于教材“函数”这一章的引言部分。试题引用课本中提供的教学素材,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有关数学概念的意义,这些将对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扫码关注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