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导语 申城已经进入夏天。很多人问2018年三伏天什么时候开始呢?具体时间哪一天开始,又到哪一天结束?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三伏天的话题。
6月21日18时7分迎来“夏至”节气。“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专家通报说,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三伏天”长达40天。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三伏天”的长度。
据了解,“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
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2018年三伏天什么时候?2018年三伏天具体时间为:7月17日至8月25日,长达40天。具体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
2018年初伏 10天 :7月17日-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7月27日-8月15日;
2018年末伏10天: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为什么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如何降暑
1、三花饮
顾名思义就是三种花朵做茶饮。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
野菊花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荷花消渴止烦;茉莉花清热解表、利湿开郁。
以这三种花的花朵代茶饮,有消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需注意,野菊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
2、三鲜饮
取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10分钟后取汁,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即可。
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用水冲泡后,是天然的降温饮品,能够提神醒脑、清心明目;新鲜竹叶是一味清热的中药,生津利尿;荷叶主治暑热烦渴,二者都是解暑佳品。
这道饮品所需的都是新鲜叶子,故名三鲜饮。
做法上,别煮太久,一天喝一小杯,可解暑降火,还能除烦止渴。此外,夏天吃荤腥食物时,将食材用荷叶包裹,不但营养不会流失,荷叶中的生物碱还能调和油腻感。
3、三仙饮
取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一般以蚕豆煮烂为度,饮汁食豆。
土茯苓能够清热解毒以除湿;金银花清热解毒以消肿;蚕豆利湿排毒。
这道饮品尤其适用于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但购买金银花时一定到正规药店,切勿买到山寨版的山银花,以免因一字之差,降火变上火。蚕豆用热水泡发以后更易煮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