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时间确定 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关系
导语 8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于19日正月初四起每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同步首播。本季将完善故事,强化人物,强化食物背后的文化,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迁徙与融合,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昨天(2月10日)是腊月二十四,二十四写大字,这是一个民俗,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慎海雄等一齐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徐徐拉开了“舌尖上的中国3”的卷轴。喜庆的红底配以黑色的大字,嘉宾们以最传统、最朴素的方式,为这部全国最受关注和期待的纪录片启播。
200人制作团队 传承不忘创新
策划、导演、摄影、录音、作曲、剪辑、片头设计、海报设计还有助理和制片团队,发布会现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创作团队代表前后三排,从60后、70后到80、90后,黑压压站满了舞台,颇为壮观。但其实这三十多人,只是团队的很小一部分。据介绍,央视此番出动了将近200人的庞大团队,年轻且国际化,在短短10个月里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区,拍摄地点多达115处,调研采访人物300多人,拍摄美食400多种。
辛苦对于电视人已是寻常事,昨天很多没到现场的编导正在机房加班加点,不过总导演刘鸿彦说:“舌尖三节目里主人公有一句话挺打动我们,他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我们创作团队的人都是凭着对于舌尖这个品牌的爱,对于这个节目的爱,和对于观众这种期待的爱,来做我们这部作品的。”刘鸿彦还说,食物是中国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本季《舌尖上的中国》希望探索的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
图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正月初四开播
据介绍,《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共8集,每集50分钟,8集的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和“融合”,将继续由李立宏配音。也就是说第三季在传承前两季节目格调、气质的同时,不忘持续创新,比如开发出了“器具”、“食养”、“融合”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也带来了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在致辞中充满信心地表示:“这部饱含中国人浓郁情感、生活智慧、人文传统的纪录片,将再一次给海内外受众带来文化的滋养和情感的共鸣,必将成为让世界通过美食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好故事和美味 都是不期而遇
为了给大家“解馋”,昨天现场不仅发布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总宣传片,还播放了“陕西水盆羊肉”、“河南穿山灶”和“辣椒的前世今生”三个节目片段。
【陕西水盆羊肉】“陕西水盆羊肉”是“小吃”一集里出现的美食,讲述老白在陕西开着一家水盆羊肉店,每天熬汤、煮肉、打馍,定时关门,几十年如一日。儿子继承父业后,每天熬汤,老白把关,坚持开店前品尝汤的味道,不合格就不开门。这个故事让大家看到了老白在浮躁时代的持守和安静,看到了他一生的坚守,那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所成就的匠心。发现老白故事的《舌尖上的中国》策划周塬说:“食物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当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食物的精巧可能也是来自于此。好故事和美味都是不期而遇,唯有如此,我觉得我们才会心生感恩,才会有最终的审美。”
图说:水盆羊肉 网络图
【河南穿山灶】“河南穿山灶”出现在“器具”一集,讲述的是河南三门峡特有的地坑院内穿山灶,一个灶台七口锅,蒸煮炖焖还能保温,可以放置七口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能够很快做出当地著名的十碗席。这种烹饪方式,是当地老百姓数百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体现。“器具”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全新开掘的方向。刘鸿彦介绍,以往的美食节目都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美食、人物或故事上面,但是对于参与创造美食、盛放美食、隐藏在美食背后的器具,却关注较少。《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器具”独立成篇,讲述了灶、刀、坛、锅、盘、碗等美食器具的故事。
【辣椒的前世今生】“辣椒的前世今生”揭秘了辣椒是怎么成为食物的过程。辣椒在中国很红火,但历史却并不算长。400多年前,在昆曲里出现了“辣椒”,那时辣椒是作为观赏植物被养在江南,后来辣椒从江南被带到了西南,人们才发现可以食用,才逐渐成为了重要的食材和调味品。这一变迁过程,正蕴含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融合”所关注的主题,每一种食材的普及,每一种味道的迁徙,都来源于人的迁徙与融合,而融合是继承与包容,也包含着创新和希望。该集导演张木介绍:“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味道’,我们不仅想品到‘味’,还要品到‘道’”。这种“道”,正是在中外融合的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记者手记】一朵菊花六颗枸杞
昨天的梅地亚中心红红火火地被摆满了“圆台面”,大家围坐在一起,乐乐呵呵地看样片、听故事、喝碗茶、“嗑瓜子”,颇有年味。其实每个人面前的果盆里只有一颗小小的瓜子酥,惟妙惟肖,一口下嗑下去却是酥松的甜点,很是惊喜。
桌上除了瓜子,还有好几样宝贝。相传唐朝宫廷为杨贵妃制作的贵妃饼,雪白的饼皮,内陷用拔丝枣泥包裹着核桃,一尝难忘;盛行于安徽祁门西部山村字豆糖上写有“舌尖上的中国3“,寄托了当地人“咬文嚼字,把文化吃到肚子里”的美好寓意;桃红色的定胜糕,是江南传统的风味点心,相传始于南宋,百姓为鼓舞出征的韩家军而特制,所以称"定胜糕"。
不仅点心们各有故事和传奇,连一碗菊花茶也颇有讲究。总导演刘鸿彦相当认真地介绍说,“其实这里面的搭配是有讲究的,每一杯里是一朵菊花配了六颗枸杞。菊花是我们中国养生文化当中最基本的食材,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季节,在北方我们该如何喝,该如何搭配,它背后折射的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这一季就有一集叫作《食养》。
看起来,“舌尖上的中国”,从开播发布会就开始了。舌尖上的中国,其实就是最熟悉最亲切的食物,和我们可能渐渐疏远的陌生的关于食物的传统和文化。(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