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白领的内心独白
今天,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已经有几十万家,本地雇员也已超过50万。但是,许多外资企业对国内本地人的思维方式,工作能力了解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这些跨国企业更愿意出高薪聘用香港,台湾人士担当公司的重要职位。如此这般,希望在风毛麟角的高级职位中争得一席之地的中国人,其生存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这部分人是白领们中的精英者,他们走在了外企前沿阵地。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21世纪的不安定,不可测的多变经营环境,同时还要身处来自上司的压力,来自公司同事和部属的挑战,来自公司经营策略的变化……这群人所面对生存的压力与岌岌可危的态势决不是努力加苦干就能应付的。因为,每天都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在他们身边不断涌现。此外,他们所面对得还将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利润空间的无限压缩,而压力也决非仅仅来自外在的空间,更有自身的自危感受。
高处不胜寒
相信每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外资企业的小白领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憧憬,有一份稳定而有前途的职业,当然能进入跨国大企业就更好了。通过几年的奋斗和努力后可以得到晋升,几年后能有一间代表身份地位的个人大办公室。这算得上是一条比较完美的职业发展之路吧。那么,我们来听听那些已经坐在大办公室的人士是怎么想的吧。
某外资银行副总经理Shirley对笔者感叹到:‘每当我和朋友们一同逛街吃饭时,朋友们都会说,‘假如我们花钱时也能象你如此这般潇洒自在的话,那该有多好‘。而我只能在心中暗叹道:‘如果真有机会让你们来做我现在的工作,你们真的会愿意吗?当我还在公司加班时,很多人都已经在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由于与总公司之间存在的时差关系,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已经匆匆赶往公司去开电话会议了。每个休息日,当许多朋友自由自在尽情享受时,我还得把工作带回家来接着做。不在其位,不知其艰辛。一旦身在其位谋其职时,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和家人才能够理解啊。
Shirley的这个说法代表了沪上高级白领们的普遍心态。某美资移动通讯公司华东区销售经理钟先生则用6个字概括了他目前的状况:高收入、高回报。‘每家公司都会核算本公司的成本利润率,有些公甚至会将每一美元中多少是成本,多少是利润都计算得清清楚楚得。所谓千算万算,不如老板算得精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希望有五万元的月收入,那么你的产出就必须是远远大于五万元才行。如同我们投资某种股票一样,我们是看到或分析到了某种股票的高成长性,高回报率,是物有所值才会趋利而往。公司的老板付出了他们所认为值得的薪资是希望有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收益。
某著名会计事务所高级经理Angel回顾自己近十年的外企经历后说了这么一句话:‘生存是需要讲究技巧的,而晋升更不是象名片上增加一个头衔那般轻巧‘。在谈到目前的状况时,她觉得有种很强烈的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即便你今天能够拿到60万的年薪和相应的头衔,那么明天呢?即使不奢望自己年年都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但是看到后辈们都那么努力,自己略有松懈就可能连目前的位置也难保。但是,关键问题是你能永远保持有充沛的精力和心力吗?国际化,你行吗?
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席卷全球,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如今,你可以通过全球通电话和internet进行全球业务联系,可以乘飞机去西半球、南半球见客户,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为人们缩短了成为国际人的时空距离。但是,当你真的面临国际化的挑战时,你真能和无论白皮肤、黄皮肤还是黑皮肤们很好地沟通吗?你真的在多元文化团体中感到非常惬意吗?你的技能足以把你放在世界各地公司的相同岗位上都毫不逊色吗?站在国际化最前沿的高级白领们,他们是如何感受‘国际化‘这三个字的?
在现今的外企白领阶层中,很多人都能用非常规范的英语进行商务文件的起草,交流和谈判。但是一旦有一天当你有机会同周围一群以英语为母语的同事们共餐聊天时,个中的感受想必决不是‘食鸡肋‘这般简单。
某外资企业财务总监王先生是如此描述他当时的心情的,‘有一次总部来了一群查帐的同事,于是就有机会和他们一同共进晚餐。对于吃西餐,我向来就很不适应,西餐讲究的繁文缛节很多。也怪我那时吃西餐的经验少,词汇也少,对着全英语的西餐菜谱有些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乱点了一份‘五分熟‘的牛排。吃牛排的感觉如‘饮毛茹血‘就暂不谈了,最要命的是做为东道主的我除了对付这块牛排之外,还得绞尽脑汁想聊天的话题。总不能除了谈论天气之外还是谈论天气吧。真是应验了这样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吃饭的差异已经是如此的明显,在工作方式上的彼此间不同的想法有时更是让高级白领们举步为艰。某跨国公司部门经理Joe是在外留学近十年的归国人士。这位通晓国外风情,讲起英语比母语还流利的高级经理被问及‘国际化,跨国沟通‘这样的问题时,摇着头说道:‘我的美国老板非常感性、冲动,追求业绩,他希望天天有钱赚,最好自己所投资的企业当年投产,当年就能收回成本。而作为我们管理者来说,必须得清楚的面对现实,稳字打头。于是‘跨国矛盾‘就这样产生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经济特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企业老板运用类比法实在有些不尽情理。
这里不需要梦想
从一名勤杂工做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士宏的经历的确具有某些传奇色彩。她的理想是‘要么把中国公司做到国际上去,要么把国际公司做到中国来‘。但是吴士宏在微软之类的外企是肯定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的。
其实,没有哪家洋老板会为中国白领提供一个成为企业家的机会。虽然他们身处高位,但是头上却永远有个透明的天花板。他们只是‘经理‘而已,经理的职责是去管理一个现有的企业,经理们不需要远景,也无从梦想,现成的企业早已制定了企业的远景。
曾经是某欧洲电讯公司中国区经理的Peter在谈起他辞职创业的动机时说道:‘每天我的工作就是围绕管理项目、预算、管理员工和向总部汇报工作,我感觉自己就象在不停地抛球接球,似乎我的职责就是不让球掉在地上。我不知道有哪些工作是能够听从自己心中的召唤。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只是年年攀升的收入。我想应该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虽然创业很艰难,但是我可以充分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在我近十年的‘打工‘生涯中所无法体会的。
相关标签:
返回首页
这部分人是白领们中的精英者,他们走在了外企前沿阵地。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21世纪的不安定,不可测的多变经营环境,同时还要身处来自上司的压力,来自公司同事和部属的挑战,来自公司经营策略的变化……这群人所面对生存的压力与岌岌可危的态势决不是努力加苦干就能应付的。因为,每天都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在他们身边不断涌现。此外,他们所面对得还将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利润空间的无限压缩,而压力也决非仅仅来自外在的空间,更有自身的自危感受。
高处不胜寒
相信每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外资企业的小白领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憧憬,有一份稳定而有前途的职业,当然能进入跨国大企业就更好了。通过几年的奋斗和努力后可以得到晋升,几年后能有一间代表身份地位的个人大办公室。这算得上是一条比较完美的职业发展之路吧。那么,我们来听听那些已经坐在大办公室的人士是怎么想的吧。
某外资银行副总经理Shirley对笔者感叹到:‘每当我和朋友们一同逛街吃饭时,朋友们都会说,‘假如我们花钱时也能象你如此这般潇洒自在的话,那该有多好‘。而我只能在心中暗叹道:‘如果真有机会让你们来做我现在的工作,你们真的会愿意吗?当我还在公司加班时,很多人都已经在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由于与总公司之间存在的时差关系,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已经匆匆赶往公司去开电话会议了。每个休息日,当许多朋友自由自在尽情享受时,我还得把工作带回家来接着做。不在其位,不知其艰辛。一旦身在其位谋其职时,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和家人才能够理解啊。
Shirley的这个说法代表了沪上高级白领们的普遍心态。某美资移动通讯公司华东区销售经理钟先生则用6个字概括了他目前的状况:高收入、高回报。‘每家公司都会核算本公司的成本利润率,有些公甚至会将每一美元中多少是成本,多少是利润都计算得清清楚楚得。所谓千算万算,不如老板算得精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希望有五万元的月收入,那么你的产出就必须是远远大于五万元才行。如同我们投资某种股票一样,我们是看到或分析到了某种股票的高成长性,高回报率,是物有所值才会趋利而往。公司的老板付出了他们所认为值得的薪资是希望有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收益。
某著名会计事务所高级经理Angel回顾自己近十年的外企经历后说了这么一句话:‘生存是需要讲究技巧的,而晋升更不是象名片上增加一个头衔那般轻巧‘。在谈到目前的状况时,她觉得有种很强烈的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即便你今天能够拿到60万的年薪和相应的头衔,那么明天呢?即使不奢望自己年年都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但是看到后辈们都那么努力,自己略有松懈就可能连目前的位置也难保。但是,关键问题是你能永远保持有充沛的精力和心力吗?国际化,你行吗?
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席卷全球,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如今,你可以通过全球通电话和internet进行全球业务联系,可以乘飞机去西半球、南半球见客户,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为人们缩短了成为国际人的时空距离。但是,当你真的面临国际化的挑战时,你真能和无论白皮肤、黄皮肤还是黑皮肤们很好地沟通吗?你真的在多元文化团体中感到非常惬意吗?你的技能足以把你放在世界各地公司的相同岗位上都毫不逊色吗?站在国际化最前沿的高级白领们,他们是如何感受‘国际化‘这三个字的?
在现今的外企白领阶层中,很多人都能用非常规范的英语进行商务文件的起草,交流和谈判。但是一旦有一天当你有机会同周围一群以英语为母语的同事们共餐聊天时,个中的感受想必决不是‘食鸡肋‘这般简单。
某外资企业财务总监王先生是如此描述他当时的心情的,‘有一次总部来了一群查帐的同事,于是就有机会和他们一同共进晚餐。对于吃西餐,我向来就很不适应,西餐讲究的繁文缛节很多。也怪我那时吃西餐的经验少,词汇也少,对着全英语的西餐菜谱有些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乱点了一份‘五分熟‘的牛排。吃牛排的感觉如‘饮毛茹血‘就暂不谈了,最要命的是做为东道主的我除了对付这块牛排之外,还得绞尽脑汁想聊天的话题。总不能除了谈论天气之外还是谈论天气吧。真是应验了这样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吃饭的差异已经是如此的明显,在工作方式上的彼此间不同的想法有时更是让高级白领们举步为艰。某跨国公司部门经理Joe是在外留学近十年的归国人士。这位通晓国外风情,讲起英语比母语还流利的高级经理被问及‘国际化,跨国沟通‘这样的问题时,摇着头说道:‘我的美国老板非常感性、冲动,追求业绩,他希望天天有钱赚,最好自己所投资的企业当年投产,当年就能收回成本。而作为我们管理者来说,必须得清楚的面对现实,稳字打头。于是‘跨国矛盾‘就这样产生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经济特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企业老板运用类比法实在有些不尽情理。
这里不需要梦想
从一名勤杂工做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士宏的经历的确具有某些传奇色彩。她的理想是‘要么把中国公司做到国际上去,要么把国际公司做到中国来‘。但是吴士宏在微软之类的外企是肯定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的。
其实,没有哪家洋老板会为中国白领提供一个成为企业家的机会。虽然他们身处高位,但是头上却永远有个透明的天花板。他们只是‘经理‘而已,经理的职责是去管理一个现有的企业,经理们不需要远景,也无从梦想,现成的企业早已制定了企业的远景。
曾经是某欧洲电讯公司中国区经理的Peter在谈起他辞职创业的动机时说道:‘每天我的工作就是围绕管理项目、预算、管理员工和向总部汇报工作,我感觉自己就象在不停地抛球接球,似乎我的职责就是不让球掉在地上。我不知道有哪些工作是能够听从自己心中的召唤。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只是年年攀升的收入。我想应该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虽然创业很艰难,但是我可以充分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在我近十年的‘打工‘生涯中所无法体会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关闭
关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