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500年藏品展 60幅画坛巨匠真迹亮相魔都
导语 现在有一场展览,让你不用打飞的去欧洲就能膜拜这些艺术史上的真迹。让你在家门口,就能把西方艺术史摸个门清。
请问谁上学的时候没被那些恼人的西方艺术史所困扰过,文艺复兴、洛可可、印象派、新古典主义,他们到底有哪些区别? 现在有一场展览,让你不用打飞的去欧洲就能膜拜这些艺术史上的真迹。让你在家门口,就能把这些西方艺术史摸个门清。
这次展览将展出50余位世界画坛巨匠的60幅经典名作,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500年的超时空对话。这些大师有:贝利尼、丁托列托、小勃鲁盖尔、弗拉戈纳尔、鲁本斯、布歇、拉图尔、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戈雅、籍里柯、透纳、库尔贝、米勒、柯罗、马奈、莫奈、雷诺阿、塞尚、梵高、莫迪利亚尼、毕加索、莫兰迪、夏加尔、沃霍尔………
在展览上你将看到从文艺复兴起、历经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最后延伸至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多幅经典名作,堪称是一部壮丽的西洋艺术史。
文艺复兴之前的画
文 艺 复 兴
14-16世纪
文艺复兴之前的画作基本是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就是打破封建神权,主张“去神性、讲人性”,倡导人文主义。从而在艺术作品上最重要的展现就是写实,以至于褪去了神的外衣的人物形象流传到了今天。最著名的不用说大家也都熟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乔凡尼·贝利尼《行政长官的肖像》
巴 洛 克 风 格
16-17世纪
在意大利语中“巴洛克”被意为:奇特、古怪、变形,浮夸又豪华是它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拥有很强的空间立体感,充满动感的线条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彼得·保罗·鲁本斯《君士坦丁的婚姻》
洛 可 可
18世纪
洛可可时期的作品可以说是甜腻的代名词,常用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喜欢用基路伯小天使和爱情神话来点缀氛围,画面仿佛充满了“粉红色的泡泡”。洛可可时期的画面不再端庄严肃或神圣,多是描述上流社会男女的悠闲享乐生活,风格轻快、精致、繁复、浪漫。
弗朗索瓦·布歇《维纳斯的凯旋》
新 古 典 主 义
18-19世纪
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强调理性、强调素描感,堪称“人肉照相机”。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朱庇特和忒提斯》
浪 漫 主 义
19世纪初
浪漫主义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没有太多拘束,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暴风雨来临前的海景》
欧仁•德拉克洛瓦 《奥兰的阿拉伯人》
现 实 主 义
19世纪中
“现实主义”也可称为“写实主义”,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中的本来面貌来真实地表现,最著名的是卢梭和米勒,卢梭专门描画风景,米勒的农民画朴实感人。
让- 弗朗索瓦·米勒《牧鹅少女》
古斯塔夫•库尔贝 《海平线上的风暴》
印 象 主 义
19世纪末
印象主义不用多说,想必也是最被大家所熟知的一个。在印象派出现之前,绘画中的表现多关注素描、构图、空间关系,而印象派画家则不求写实,注重光影色彩的表达。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穿红衣的年轻女子》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出浴的女子》
后 印 象 主 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19世纪末,不少受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及追求光和色,而是强调要抒发个人的情感及主观感受,代表人物有塞尚、梵高。
保罗•塞尚 《奥维尔的环路》
文森特 • 梵高 《挖炭农妇和村舍》
现 代 主 义
20世纪-今天
其实后印象派就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开端,因为他们追求表现主观感受和新的艺术形式。而这种创作方式正是现代主义美术所提倡和发扬的,现代派美术不能单纯的用“好”与“不好”来评价,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现的直觉或理念。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保罗•亚历山大医生肖像》
乔治•莫兰迪 《静物》
本次展览展出的60件展品均来自于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人气超高的30年收藏之精华,其中,马奈《漫步》和莫里索《露台上》这两幅作品只展出至3月下旬。
爱德华•马奈 《漫步》
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展
展览日期:2019.1.12—2019.4.30
参观时间:10:00-18:00(17:0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上海宝龙美术馆(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票价:通票180元,早鸟票90元(1月12日预售结束)
购票入口:活动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