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本地宝APP

上海市国庆中秋假期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

导语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本市共接待游客2548.50万人次,同比增长19.74%(按可比口径,以下同);本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3.70%,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本市共接待游客2548.50万人次,同比增长19.74%(按可比口径,以下同);本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3.70%,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

  综合各大旅游平台数据,上海是本次长假国内游最热门城市之一,是外国游客最热门目的地,是“必吃榜”热门城市Top1。国庆中秋假期,上海以一场“供需两旺、业态多元”的文旅商体展融合盛宴交出亮眼答卷。

  01

  文旅商体展好戏连台

  上海当仁不让“最好玩第一”

  国庆中秋假期当中,大型城市凭借“吃喝玩乐游购娱”全方位服务优势令诸多游客青睐。期间又恰逢第36届上海旅游节、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第十二届复兴艺术节、长滩艺术节等大型活动,节庆、演出、赛事、商圈好戏连台,让上海成为了长假旅游出行的大热之选。

  飞猪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快报》显示,假期出行客单价同比去年提升14.6%,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假期国内游最热门城市为: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成都、深圳、重庆、南京、武汉、西安等。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假期期间,上海“必玩榜”热度位列全国第一,榜单流量环比节前增幅超过100%,上海西岸梦中心、前滩太古里、蟠龙新天地、泡泡玛特城市乐园等均跻身全国热门“必玩榜”上榜玩乐地TOP10。

  02

  全球美食荟萃

  食客热捧上海“必吃榜第一”

  荟聚八方美食,也是大上海为人称道之处。长假期间,上海举行前滩国际美食节、第三届松江咖啡黄金周、第十一届东湖美食节等活动,为海内外游客献上了一道道具有“国际范、烟火气、海派味”的美食文化盛宴。

  大批游客以美食为锚,跟着“必吃榜”走进街头巷尾。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必吃榜”热门城市Top10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苏州、天津、南京、深圳、武汉。

  上海作为“必吃榜”全国第一,用户流量环比节前增幅接近160%。上榜烟火小店订单量环比增幅接近50%,上榜市井老店订单量增幅接近60%。“点外卖打卡特色美食”成为新趋势。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双节期间,上海覆盖众多“必吃榜”等高分堂食餐厅的“品质外卖”异地用户流量环比上月增幅接近50%。

  假期期间,上海服务零售休闲玩乐类消费热度高涨。美团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上海休闲玩乐服务消费订单数、交易额均为全国第一。

  03

  兼容并包欢迎海内外来客

  上海对外国友人“吸引力第一”

  假日期间,上海各大文博场馆与演出场所化身“文化磁场”,以高品质展览与沉浸式演出,提供“可看、可赏、可参与”的文旅体验,彰显出上海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上海位列全国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机票、火车票订单量同比增长45%,五星级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长超40%。假期中,上海Top10的客源地城市分别为:北京、苏州、杭州、南京、深圳、宁波、武汉、广州、成都、无锡。

  体育赛事同样为假日添彩,2025上海劳力士网球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文化周、2025上海赛艇公开赛、2025年世界F1H2O摩托艇锦标赛等高端赛事构建起“观赛+体验+文旅”的全链条消费模式。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假期期间,“上海大师赛”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84%,“上海大师赛门票”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30%,赛事举办场地“久事体育场馆”搜索热度同比增长363%,带动场馆附近酒店、餐饮搜索热度大增。

  文体活动交相辉映,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机票量同比增长33%,目的地覆盖近百个城市。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国内城市Top10是: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厦门、青岛、海口、沈阳。

  多元节庆引领假日消费

  这个长假,上海以文旅商体展深度联动为核心,通过一系列高能级节庆活动,为假日消费搭建起丰富多元的新场景。

  10月6日,为期93天的第36届上海旅游节圆满落幕,其创新的“一节两季”模式持续释放消费动能,最终带动全要素旅游消费突破3000亿元,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强引擎”。同期举办的第十二届复兴艺术节、长滩艺术节、2025外滩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巧妙将非遗、艺术等文化元素融入商圈,打造出兼具烟火气与艺术感的文旅体验场景,让市民游客在逛街购物时,便能沉浸式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以“点亮上海”为主题,在1个主会场与16个分会场同步上演177场主题活动。光影科技与城市地标碰撞,为海内外游客和市民呈现了一场“沉浸式体验、全视听享受”的视觉盛宴,外滩、豫园等多个分会场更是成为假日里的“顶流网红打卡地”。

  各大重点商圈好戏连台,逛游、逛吃节目丰富。“最虹桥”嘉年华、“爱购普陀,惠聚盛典”、“上海之夏”青浦金秋购物季等活动参与性与体验感拉满,进一步释放文商旅融合的消费潜力;浦东前滩31的太隐生活节、黄浦区HAI550的“丑衣服市集”、虹口区今潮8弄的“东西食力”美食市集、杨浦区大学路的限时步行街市集,以年轻化、个性化的玩法,为市民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沉浸体验。

  文博展演吸引全球游客

  长假期间上海各大文博场馆精彩纷呈,演艺市场同样热度爆棚,令申城成为假日里的“文化打卡高地”。

  上海博物馆东馆的《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带领观众探寻古代文明的奥秘;世博会博物馆的《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上海天文馆的《大器星成——上海天文馆陨石文化展》等展览,覆盖历史、艺术、天文等多个领域。

  上海旅游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联袂推出的“城中交响 艺享南西”专场演出,许忠执棒的大型户外交响合唱音乐会《布兰诗歌》,为市民带来震撼的听觉盛宴;上海大剧院上演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威尔第歌剧《奥赛罗》及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音乐会,尽显高雅艺术魅力;徐汇区西岸梦中心的德国轻喜偶剧《西部牛仔》、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的免费音乐会、泡泡秀、露天电影等,满足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文化需求,让假日充满艺术气息。

  古镇乡村成打卡“新宠”

  8天长假中,上海的古镇与乡村摆脱传统旅游模式束缚,以创新玩法吸引市民游客实地体验,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新宠”。

  古镇古街刮起“国潮风”。嘉定南翔国潮大会融合文创、非遗、动漫等多元业态,推出“千桌万人小笼宴”,让游客在品尝美食时感受国潮文化;青浦朱家角古镇沉浸式文化季通过非遗展演、戏曲新唱、新民乐演奏,将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可感知的旅游产品;松江泗泾古镇的“泗泾FUN肆玩”、金山枫泾古镇的“8天狂欢”、奉贤青溪古镇的“青溪映滇韵・国潮庆华诞”主题集市、浦东新场古镇的“南山雅集秋游会”,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碰撞出别样火花,吸引大批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郊野乡村则成为市民逃离都市喧嚣、亲近自然的首选地。浦江郊野公园的“美好上海·花园生活节”、长兴岛郊野公园的“橘夜星河·乐动长兴”农文旅活动、嘉北郊野公园的稻草文化节、漕泾郊野公园的“风从东方来”国庆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自然体验。

  此外,奉贤旅游风筝会、浦东花木露营节、杨浦都市森林狂欢节、青浦练塘茭白节、崇明瀛东乡村生活节、松江辰山自然生活节等活动将自然生态与休闲体验完美融合,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众多兼具休闲趣味与本地风情的假日新选择。

打开APP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