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端午节 崇明方向G40长江隧桥出行攻略

  本周末(6月7日-9日)就是端午小长假了,面对逢节必堵的G40长江隧桥,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及交通工程专家,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调研发现,上海往崇明方向进入长江隧道后1.3公里的下坡路,是事故最易发路段,而事故频发往往导致拥堵更为加剧。

  为此,公安交警部门“组合拳”出击,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崇明长江隧道事故多发路段。

  事故多发在哪里?

  隧道南入口(出沪方向)1Km路段,且90%都发生在1号(最左侧)车道。

  以今年清明小长假出城高峰期间为例,G40长江隧道共发生交通事故31起,而这段1公里的道路就占28起,占整个长江隧道内交通事故的9成。

  事故形态:基本都是追尾事故

  事故发生原因:

  不易察觉的下坡路段,车速过快!车距过短!

  从G40与G1503交汇处开始,直至进入隧道的1.3公里处,是持续的下坡路,由于坡道平缓,下坡角度不到3度,车主容易对刹车距离产生误判。

  交警总队事故防范处政委邱忠介绍,“比如按每小时60公里时速,在地面道路我只要跟前车确保20米,足以能够采取制动,但是下坡距离会延伸他的制动距离,1.3公里的范围内正好是一个2.9%的下坡,这是追尾事故频发的一个诱因。”

  此外,隧道入口距离高东收费站仅1.8公里。节假日期间,车流从高东收费站开始往后长距离积压,一旦过了这个瓶颈口,车主往往加油提速,但同时也立即驶入不易觉察的下坡道,速度提升较快,导致追尾事故频频出现。

  此外,据浦东交警支队高速公路大队周刚警官介绍,事故多发原因除了下坡之外,还有这段隧道有点向左的弧度,一号车道尤其明显。当前方车辆遇阻刹车停下后,由于视觉受到弯道影响,后方三、四辆车可以看到,再到后面的车辆就不容易发现了,等到看到时再刹车已经来不及了。

  隧道内一旦发生事故,由于施救空间狭窄,车辆无法及时撤离,继而又会导致后方拥堵效应叠加。

  为了防事故,缓拥堵,公安交警部门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视觉效果上,全方位提醒驾驶人“下坡路段”

  黄黑立面标记——在护栏立面设置轮廓标识,并根据道路纵坡方向设置70度斜度;

  纵向减速线——间断设置纵向减速线,给驾驶员的主观视觉造成车道在逐渐变窄的假象,提醒他们提高注意力,主动采取减速措施,缓慢前行;

  电子提示牌——在隧道入口60-100米处设置电子显示屏,提示驾驶员“下坡路段保持车距”。

  物理措施上,多手段促减速,助制动

  实线分道——车道线采用实线,禁止此路段变道。

  减速振荡线——设置7组减速振荡线,促使途经车辆驾驶人减速通过,谨慎驾驶。

  彩色路面——通过使用彩色的防滑路面材料,增大地面摩擦系数,帮助车辆制动减速。

  分步骤限流保持隧道内7成流量

  根据调研,保持隧道內车流总量在7成左右,也就是小时流量在3500到3800辆次之间,通行效率最高。一旦超过这一流量,公安交警部门将采取限流措施,从而实现降低事故率,提高通行效率。崇明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杨斌介绍:“隧道里面达到7成以上,我们就开始分三个步骤来实施限流,在长兴服务区设置第一道的限流点,然后第二个限流点就是在陈海收费口主线,第三个限流点呢我们在崇启检查站那边,保证隧道里面的绝对的畅通。”

  此外,G1503与主线并道处,交警部门安装两组交通信号灯用于节假日期间调控流量,减少进入隧道的车流,使隧道负载量始终保持7成左右,避免车流过大发生交通事故。

  电子警察抓拍“隧道不打灯”违法行为

  车辆进入隧道开启灯光,有利于车主看清前方状况,也便于前后车对自身的识别,确保行车安全。自2018年12月起,本市公安交警部门利用电子警察在上海长江隧道查处“隧道不打灯”违法行为,违者罚款200元,至今已累计查处4.1万余起。

  此外,为防止隧道口炫光刺目,隧道出入口处“光过渡段”采取半透明材料进行遮挡,柔和隧道口光照,给驾驶员营造良好的视野环境。

  重大节假日“禁货”,提升通行流量

  为进一步提升G40通行效率,自2019年清明节起,上海公安局决定每年重大节假日期间(清明节假日期间、劳动节假日期间,国庆节假日期间首两日及末两日),对本市G40沪陕高速(上海段)采取限制悬挂黄色机动车号牌载货汽车通行的管制措施。据统计,2019年“五一”长假期间,G40隧道流量较2018年同比有小幅增长,增幅约3%。

  特别提醒:

  一是减速慢行,通过高东收费站后1.8km就到达隧道,请谨慎加速。

  二是保持车距,下坡路段提前采取制动措施,切勿盲目自信。

  三是开启灯光,打开近光灯,照亮前方道路,也通过尾灯让后车看清自己。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