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影像季时间+门票+看点

导语 复星艺术中心影像季于9月8日至10月18日展出;

  广义上讲,如今生活中影像已几乎无处不在。作为表现生活,最具当下性的记录手段,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快速直接的表现方式很容易对人的感官形成巨大感染力,得以快速传播。而影像艺术,作为一种脱胎自技术革命的艺术形式,对现实的艺术提炼和文化思考契合了时代变化的脉动,其随科技观念更迭进化的内在本质更决定了影像艺术对时代发展脉络的敏锐感知与把握。艺术实践中的影像不仅是对现实世界抽离出的某个片段或时刻的孤立呈现,更是艺术家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反思,用以表达心灵世界与精神诉求的独特语言与表现手法。

  此次复星艺术中心影像季由复星艺术中心展厅呈现的收藏当代之道:来自复星基金会的影像(2010-2018),安妮特·凯尔姆(Annette Kelm)摄影展,以及于复星基金会 ANNEX 项目空间展出的神思远:fifty, fifty摄影展三个展览单元构成,展览不但聚焦了国内外影像艺术大师,亦关注活跃在影像艺术前沿的新生代艺术家,以高水准影像作品呈现影像艺术材质技术的变迁、创作自由多元的演变,从多角度、多视野诠释影像艺术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排列)曹斐 Cao Fei、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陈维 Chen Wei、贝尔纳·弗孔 Bernard Faucon、维多利亚·弗 Victoria Fu、耿建翌 Geng Jianyi、约翰·杰勒德 John Gerrard、细江英公 Hosoe Eikoh、蒋鹏奕 Jiang Pengyi、JR、李明 Li Ming、阿尔敏·林克 Armin Linke、Map Office(艺术团体)、荒木经惟 Nobuyoshi Araki、邱黯雄 Qiu Anxiong、乔恩·拉夫曼 Jon Rafman、沈莘 Shen Xin、施勇 Shi Yong、珍妮弗·施泰因坎普 Jennifer Steinkamp、沃尔夫冈·梯尔曼斯 Wolfgang Tillmans、黄炳 Wong Ping、徐文恺 aaajiao、杨福东 Yang Fudong、杨嘉辉 Samson Young、叶甫纳 Ye Funa、赵仁辉 Robert Zhao Renhui

  隆尚赛马场的观众,1952

  在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举办期间,复星基金会于上海隆重举办影像收藏展,这是继三亚•亚特兰蒂斯复星基金会首次收藏展后的又一站。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复星基金会管理的复星旗下企业收藏中的26位艺术家及其30件影像作品*,并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策展人顾铮以当代艺术影像作为讨论对象,从“如何定义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为何当代”、“收藏当代艺术的意义”的三个层次,探讨影像艺术的当代性、多元性和公共性。

  *李明作品《心渲染间》位于 BFC 外滩金融中心S2大堂长期展示

  纸滴(柏林),2007

  复星基金会2012年成立,是以复星为主要捐赠人的公益行为体。自成立以来,复星基金会秉承“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理念,深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近年来,复星基金会以教育和文化作为两个主要方向,管理企业收藏,捐助、策划艺术文化项目,于2016年11月在上海外滩建成复星艺术中心。复星基金会在过去数年里循序渐进,逐步建立企业收藏系统,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旨在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同时展望国际艺坛,以促进中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

  帕瑞纳天文台的工作人员,1999

  复星基金会艺术收藏的起始点与当代有关,与国际有关,也在相当程度上与其立足的城市上海有关。而此次展览从多样、复合、立体的复星艺术收藏中,汇集了也许从媒介发展历程看称得上最具当代性的摄影与录像艺术作品,其中既包括一系列全球艺术现场声名远播的当代艺术家,如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细江英公(Hosoe Eikoh)、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等堪称曾祖父级和祖父级的艺术老将,亦囊括许多充满创造活力、活跃于全球艺术现场,且正在稳步成长的中青年艺术家,如沃尔夫冈·梯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杨福东、邱黯雄、JR、曹斐、黄炳、珍妮弗·施泰因坎普(Jennifer Steinkamp)、约翰·杰勒德(John Gerrard)和乔恩·拉夫曼(Jon Rafman)等。这些艺术家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充分体现了收藏者所具有的全球开阔视野,其作品基于千差万别的个体经验与语境,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展现手法,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所面对的多种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2thesky, my ender,2009

  在现今早已成为影像时代的世界,相比传统艺术媒介,影像的快速传播和视觉冲击力对于以全球文化为背景的交流和反思更为直观有效,其对环境和语境变化的敏锐捕捉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当代性。杨福东的《国际饭店No.5》通过现代上海地标性建筑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美学与趣味,以及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独特审美,作品通过对人与现代性空间关系的呈现,展示了有关上海的想象以及上海之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关系。

  国际饭店No.5,2010

  影像艺术家邱黯雄的《新山海经》动画则以能源冲突为线索,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人的异化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通过谴责环境恶化、社会崩溃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等问题,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质疑和批判。

  新山海经,2013-2017

  影像艺术在创作方式上追求自由多元,这种多元性既指表现手段随技术发展呈现的多样性,更指涉艺术观念开放,打破地域限制所带来的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来自世界不同区域,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在媒介的融合与跨越中,激发新的知觉的产生,同时创出新的感性,为思考艺术本体与反思媒介本身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这点从乔恩·拉夫曼(Jon Rafman)的作品《大洪水》(The Deluge)中可见一斑,作品采用科技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探讨科技对当代人类意识的影响,以丰富的虚拟感官体验,通过物理到虚拟的运动,真实梦幻场所的切换,狂野梦境中的超现实瞬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对当前现实世界展开批判性的诗意叙事。

  大洪水(上海),2018

  而在aaajiao(徐文恺)的作品《我憎恨人但我爱你》中,人类主体与数字分身一镜相隔,当我们以为屏幕上的数字分身仅是主体的映射时,数字分身或许已掌握了人类技术,正在与本体进行真实、完全对称的互动,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疑惑激发观者去思考科技分身在没有人存在时的社会生活。

  我憎恨人但我爱你,2017

  本次收藏展之所以聚焦影像艺术,亦体现了复星收藏对影像艺术公共性的深入思考。首先,影像艺术作为新兴艺术形式,与传统艺术作品相比,其天然的技术敏感,新颖别致的艺术语言和极具视觉冲击的作品,更具有公共性,更容易为公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与刺激,激发公众对于艺术的热情,开发公众的审美宽容度。如与复星艺术中心大楼完美融合的珍妮弗·施泰因坎普(Jennifer Steinkamp)的作品《Judy Crook 4》,色彩绚丽的回旋线条动画徐徐拂动,与被称为“会跳舞的建筑”的复星艺术中心大楼互相呼应。珍妮弗的三维数码作品挑战了固有的形式与空间概念,将现实空间和幻觉空间互相交叠,令观赏者融入艺术品,完全沉浸在环境和想象空间所带来的超凡感受之中。

  Judy Crook 4,2014

  其次,与传统艺术品收藏的私有不同,影像艺术的本质,载体和表现手法更加需要大众元素的参与,这正契合了复星艺术中心一贯致力于推动艺术走进公众的宗旨,因为这种公共性不仅表现为对公共空间的型塑,也是对于观众心理潜移默化的改变。通过收藏与公众的接触,激发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以及艺术趣味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与公众的互动,更是收藏对于现实与公共性的贡献,也是从当下致力于未来,对于当代艺术历史作用的主动贡献。

  窗户世界(A12),2008

  在柏林摄影艺术家安妮特·凯尔姆(Annette Kelm)的摄影作品中,日常用品工整的摆放,重复的并置,纯净的背景,精致的用光,舒服的色彩,令其几乎呈现出商业摄影的精致和严谨。当图片内容明白无疑,如何观看则成了观者质疑的最大的问题。安妮特·凯尔姆镜头下的普通日常用品散发出的正式感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旁观视角,令观者不禁心生疑虑,将注意力从照片的内容转移到对照片语境的探索之中,从而打破了人们观赏影像的既定模式和惯性。安妮特·凯尔姆借此在深入发掘摄影潜力的同时,对数字和后数字时代图像主流呈现的方式、重复的特征展开了深刻的批驳。

  苹果,2018

  目标唱片,2005

  安妮特·凯尔姆1975年生于柏林斯图加特市,现生活和工作于柏林。早在1999年,凯尔姆就已经获得了柯达青年摄影师奖;2011年,她的作品在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2013年,凯尔姆参加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新摄影“群展;2015年,获得奥地利《Camera Austria International》杂志当代摄影奖。她的作品还曾在德国、墨西哥、日本、英国、法国等地展出,被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MoMA、巴黎蓬皮杜中心、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等世界顶级艺术机构纳入馆藏。

  无题(漂动的木灯),2010

  三角板和花,2016

  展览名字的由来

  “展览名称叫‘fifty, fifty’,是缘于一个小故事。在印尼的时候,我和一个外国老太太一起坐升降电梯下楼,我按完楼层按关门键,按了几次门都关不了,空气很尴尬,仿佛过了好久。我们对看了一眼,她带上眼镜看了一眼,按了开门键,门关了。她对我一笑说‘fifty fifty’。”

  一生壳切,2018

  “fifty, fifty”的创作理念

  “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刻意一部分随意。它们在我的相片中。

  在我与随意的部分一起工作时,只需要等待它的到来就可以了。而刻意的部分你需要寻找它,这种事情不可避免的总是失败。但有时我刻意到疯狂的时候,它又和随意走到了一起。但在大部分跟摄影有关的时间,我都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就像电子噪声,只有开始想讨论的时候才能逐渐听清。”

  哥哥,2017

  野和少女,2017

  从商业摄影到独立影像创作者,神思远逐渐摒弃了商业化的精致唯美,愈发随性自由,洋溢着个人化情绪的影像形成特有的“个人纪实风格”。他不再执迷于传统摄影对构图光影的迷恋,转而用镜头捕捉和挖掘拍摄对象内在的自然释放。这种不以技法为前提的拍摄,即是基于对自我、摄影传统和如何表现世界的质疑和否定而形成的视觉语言,亦体现了其对影像媒介和影像叙事的反思。

  花轮同学,2016

  神思远

  神思远,198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后在北京媒体工作,先后担任《男人装》影像总监、《芭莎艺术》视觉总监,后转为独立影像创作者。其作品包括平面、影像、装置等。平面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北京、上海、日本等地展出。2016年出版摄影集《野和少女》。

  由日本著名艺术家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设计的装置艺术作品数字空中花园(Counter Sky Garden)坐落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四楼天台,由复星基金会委托创作并永久收藏。整件作品共由300盏数字灯组成,五种颜色分别为红、黄、绿、蓝和白色,数字由9至1, 以特定速度,或快或慢依序闪烁。

  展览期间持展览门票即可参观“数字空中花园”,周四和周六特别延长开放时间至20:00(最后入场时间:19:30),近距离欣赏公共艺术作品的同时,在外滩最美天台畅享璀璨的滨江夜景。

  复星艺术中心影像季

  日期:2018年9月8日至10月18日

  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8:00(最后入场时间:17:30)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特别延时开放:周四与周六至20:00(最后入场时间:19:30)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 复星艺术中心

  门票:80元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