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有海派韵味的老教堂

导语 十一小长假渐近,玩腻了上海那些著名的景点,不如做一回老上海人,穿梭在上海的老教堂间,品味地道的海派韵味。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是因为其一直以来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虽然中间因为某些原因断裂),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各种特色建筑才得以保留至今。就比如那些老教堂,他们是另一种城市地标,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十一小长假渐近,玩腻了上海那些著名的景点,不如做一回老上海人,穿梭在上海的老教堂间,品味地道的海派韵味。

  襄阳路上的东正教圣母堂

  这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和俄罗斯正教教堂风格的建筑,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上海人习惯称之为“洋葱头”的顶。南侧一幢两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

  教堂室内四壁简朴,但在拱顶部位及拱顶与之相邻的墙壁处却藏有在历次修缮过程中被涂料所覆盖埋没的9幅精美的油彩壁画。2007年9月在一次落架修缮中,成功地揭开了笼罩在壁画面上的层层面纱对其进行了修复保护,使被多层涂料湮没了近半个世纪的9幅精美的壁画重放异彩。

  老西门地区的小桃园清真寺

  黄浦区小桃园街52号,亦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俗名叫做“西寺”。其外墙红色,有圆形的穹顶。

  小桃园清真寺的建成和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金子云有关。以前这里确实有过一大片桃花林,那是金子云的私家花园。1917年,金子云出资1.2万余银元,购入占地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6年后,他又拿出一万元银元,送作清真改建工程。

  陕西北路上的西摩会堂

  西摩会堂(旧时,陕西北路被称为“西摩路”)是犹太教堂,建于上世纪初,这是一栋结构精美、气象恢宏的建筑,让人想到古希腊的大神庙。

  西摩会堂曾是远东规模最大的犹太教堂,也是在上海历史最久的犹太教堂。二次大战期间,上海成为欧洲犹太人的避难所,那些躲过纳粹屠刀的犹太难民,曾聚集在这里举行宗教活动,感恩上苍,也感恩中国和上海。

  推荐阅读:

  探寻上海最美的老洋房

  上海那些漂亮的民宿盘点

  盘点上海近郊纯天然的农家乐

  浙江最有秋味的11座赏秋小城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