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公布
导语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公布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一江一河建设规划范围为:黄浦江自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61公里,总面积约201平方公里;苏州河上海市域段,长度50公里,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公布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一江一河建设规划范围为:黄浦江自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61公里,总面积约201平方公里;苏州河上海市域段,长度50公里,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按照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总目标,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
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节选
规划概况·规划范围与趋势
黄浦江自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61公里,进深约2-5公里,总面积约201平方公里。
黄浦江流域范围图
规划范围图
发展目标· 规划目标
一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间载体,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贸易、文化创意、科创研发功能的汇聚地。
二是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是体现高等级文化影响力、高活力公共空间、景观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展示窗口。
三是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布局大型公共绿地和生态斑块,发挥更高能级的生态效应。
发展目标·基本原则
为实现以上规划定位,按照“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总体要求,功能上强化整体、错位、复合,空间上推动开放、系统、活力,生态上实现增量、联网、提质;文化上强调传承、共享、引领,景观上体现美观、有序、协调。
规划策略·功能布局
根据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发展需求以及沿江各区段发展态势,在黄浦江沿岸形成“三段两中心”的功能结构。
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为核心段,集中承载全球城市金融、文化、创新、游憩等核心功能。
徐浦大桥至闵浦二桥为上游段,以生态为基本功能,注重宜居生活功能的融合,依托科创园区培育创新功能。
吴淞口至杨浦大桥为下游段,基于港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功能,并强化生态与公共功能的融合。
以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为核心,进一步集聚金融、贸易、航运、创新、创意、文化和总部商务等全球城市功能。
黄浦江沿岸地区空间结构图
黄浦江沿岸地区功能类型区划图
黄浦江沿岸主要产业功能节点布局图
构建世界级的滨水复合功能带。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与能级提升,带动重点功能区发展,培育若干特色创新集聚区。塑造黄浦江滨水文化带,高密度布局高等级文化设施,丰富文化设施层级。
塑造开放活力的公共活动体系。因地制宜延伸滨江公共空间,增设垂江慢行通道,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打造上海旅游经典品牌,形成水陆联动、多元体验的游憩空间。
营造体现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推动历史遗产深度挖掘,注重历史肌理和环境的协同保护。强化历史遗产活化利用,植入新功能。核心段组织各具特色的文化探访线路。
建设韧性平衡的滨水绿色廊道。完善滨江绿地规划,纵向加强楔型绿廊布局,形成互联互通生态网络。强化水绿生态空间的多样性,营造滨江绿色低碳的示范带。
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水空间景观。打造沿岸“疏密有致”的空间序列,强调建筑色彩与公共环境的整体协调,构建分区分类的天际线和色彩管控体系。
规划策略·公共空间
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规划图
黄浦江核心段滨江主要垂江慢行通道规划图
规划策略·绿化生态
黄浦江沿岸生态空间规划图
规划策略·旅游休闲
黄浦江重点旅游空间布局图
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节选
规划概况·规划范围
苏州河上海市域段,长度50公里,中心城段进深约1-3公里,郊区段进深约2-8公里,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
规划策略·功能布局
苏州河沿岸的规划愿景具体包括:
一是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居住、就业、休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复合,保有持续活力。
二是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是亲切和谐、引人向往、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滨水游憩场所。
三是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河流两岸有机融入生态网络,生态建设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关联。
综合考虑沿岸功能、发展和建设情况,全域分为三个区段:
内环内东段(恒丰路以东)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的中央活动区范围,打造高品质公共活动功能;
中心城内其他区段体现上海城市品质,实现宜居宜业的复合功能;
外环外区段定位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
规划策略·公共空间
中心城段主要公共活动节点、通道和片区
打造舒适宜人的生活型活动轴线。实现中心城区段滨水空间全线贯通。构筑网络化的公共空间系统,优化跨河通道布局,注重跨河通道人性化、景观化设计,加强滨河空间与腹地联系。
建设富有活力的滨河功能带。促进城市宜居、生态、商务、创新、文化、旅游等功能的相互融合。在滨水及腹地空间形成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水陆联动的苏州河旅游带,并建设沿岸旅游活力集聚区。
建设高品质的蓝绿生态廊道。消除劣V类水,增加生态空间规模,开辟滨水绿廊,建设纵向绿带,并增加生态节点。落实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规划理念。
塑造具有内涵的文化生活水岸。普查拓展保护对象,加强肌理格局的整体保护。活化利用历史资源,拓展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精彩纷呈的文化设施集聚区,重塑文化展示空间,策划文化探访线路,组织城市文化活动。
营造人性化精细化的滨河景观。降低防汛墙与滨河道路之间的高差,提升滨河活动体验。加强对滨河空间景观和色彩的引导,形成管控体系。
苏州河中心城段贯通方案设计
规划策略·绿化生态
中心城生态空间格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