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城墙旅游推荐

  南汇古城,曾经是浦东平原上最完备的古城,也是县城中极为少见的方城,雄踞东海之滨,巍峨壮观。在南汇第一中学,至今还保存着古城墙遗址。 南汇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九年。当时,为防御倭寇侵犯,明政府命信国公汤和在三团地区筑城,设南汇嘴中后千户守御所。当时离海仅1.5 公里。城长、宽各1 公里,周长4 公里。城前设烽火墩11 处,城墙高7.33 米,底宽7.5 米。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南面为“迎薰”门,北面为“拱极”门,东面为“观海”门,西面为“听潮”门。

  城外围有护城河,河面宽30 多米,深4 米多。4 门外各有月城一座,城上设门楼、角楼各四座。全城还有炮台16 座,箭楼40 座,雉堞1999 垛,作为屯兵和作战之用。另外设东西2 座水关,东为“静海”,西称“通济”。每个城门外的护城河上设有吊桥,如遇敌人攻城,就将吊桥拉起,城门禁闭,守城军民从雉垛后面可居高临下射杀来犯之敌。 南汇方城筑成后,历经变乱,时受毁损。从建城至清朝末’先后11 次修茸,或将城墙加高,或将护城河拓宽挖深。

  后来,南汇古城经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仍基本完好。1959 年7 月,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古城墙开始被拆除,砖头被用于建造大炼钢铁的“小高炉”。 在古城墙的外面,还特意保留着“古城遗址”:那是用青砖和石灰砌造成的城墙,只有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古城墙的原貌。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