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都市白领追捧“慢生活”

“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写照……是真正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最近,在北京的部分白领中,一个被称为“周末号哭族”的群体正在兴起,而这种看似自虐的方式正是他们舒缓压力的途径。
京城白领兴起号哭族

  “实在是压力太大了!”31岁的王菁说。

  她是一家大型公关公司的客户总监,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最要命的是,常常要同时应对客户、同事和上司几方面的压力。“3个月前接了一个项目,客户是一家外地民营公司,不了解这边的情况,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这两个多月,我不断地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光是‘空中飞人’就飞了五六次,就是为了能把事情沟通好。”

  这边的事情还未处理好,同事中又有临时“掉链子”的,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王菁终于抗不住了。“那天我回到家,一个人喝了半瓶红酒,突然觉得非常的累,也非常委屈,就趴在枕头上大哭了一场,嗓子都哭哑了,然后就睡着了。”“哭能让我的心情变好。”第二天清醒过来的王菁意识到这一点。从这以后,王菁注意到,在一些会员制的俱乐部和网上论坛上,用大哭来发泄的白领不止她一个。这个族群,被称为“周末号哭族”,即使没有任何原因,他们也会定期找来一些书籍、电视剧,借机大哭一场。

  北京心毅心理咨询室的刘钢说:“号啕大哭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人寻求内心宁静的单纯渴望,是为剑拔弩张、斤斤计较的生活寻找停歇喘息的机会,悲伤确实能比较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

  据《北京晨报》报道,号哭族最早是从日本兴起的。据日本“脑机能研究所”做过的一项研究,科研人员让接受测试者观看悲剧电影,以此来测定焦虑的程度。结果表明,当眼泪流下来时,焦虑便得以消除,而故意忍住眼泪,则焦虑会变得更加深重。显然,哭泣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无数厌倦了繁忙生活的人们发起了“慢生活”的运动,他们希望生活的脚步慢下来。“慢餐饮”、“慢旅游”、“慢城市”、“慢学校”、“慢运动”等正悄然来到。节奏:对快的叛逆 对慢的神往“快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不仅是健康,还包括对生活的热爱、激情和享受,对周围的一切丧失了新鲜、好奇、体会与感动,生活的细节已被完全的忽视。”刚走出象牙塔的小王这样告诉记者。他说,大学里自己可以欣赏艺术、培养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可是飞快地生活节奏磨灭了他的个性和爱好。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有些跟不上。

  哪里还有时间放慢脚步呢?日子活得真是太累了,好想慢下来。”在素有休闲城市之称的成都生活了近10年的叶小姐抱怨道。在广州、深圳图库一带,像叶小姐这样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其实,要放慢生活的脚步并不难。

  “只要你有心,时间总能挤出来。工作再忙但心不忙,就是说要学会控制情绪、放松心灵。隔几天我就约几个朋友去爬山,有时还用节假日钓鱼、放风筝、自驾出游,其乐陶陶,让人羡慕。”一位sohu网友在博客中这样写到。

  广州就有一群人在萝岗区的帽峰山下成立了一个“懒人部落”,过着惬意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发起人之一的龙兆忠先生说,长期的城市快节奏生活让人很累,他们要返璞归真,不再“搏命”,要让生活变成“慢板”,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和品味生活的细节。

  茶楼是一个放慢节奏、轻松神经的好地方。它提供的配套服务越来越多,休闲功能也越来越全,既满足了饮茶,又有棋牌等娱乐项目,甚至可以做按摩、足浴等。南京图库悠仙美地茶座的生意全天候红火,其中不少人是“泡茶一族”,在这里一坐就是一天,这些人大多喜欢安静,要上几个饮料点心,手捧文件、书籍,不急不忙,像在办公,又似休闲。一个茶客告诉记者,适度放慢节奏,对人自身来说,是一种和谐。

  针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反对“快餐”的“慢餐文化”也开始盛行。北京有景王阁餐厅是国际慢餐协会的会员店。在这里用餐的人士一般一顿饭会吃两个小时以上。他们放慢了饮食速度的同时,更放慢了心态,以慢餐引导那些被物欲横流的大潮包围着的人们放慢脚步,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

  消费:富的充实 穷的快乐

  传统观念认为“慢生活”要有足够厚的“家底”,起码生活无忧才行。看来,更多的是个人选择。

  广州的“懒人部落”就是由一群在事业上已小有作为的人组成的,他们都有着一段段“搏命”的奋斗史。部落族员的年龄介于30岁至45岁,学历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样的人一般都经历了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的日子,所以格外渴望放下劳累的生活,回归自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劳小姐说,能否像他们这样过“懒人”生活,并不是非要有经济基础做后盾,这更多是一种生活理念和追求。他们一户人家第一笔的投入就控制在6万元左右,以后的花销就是租金和维持费用。目前卖水果的钱可作为维持费用。说到经济压力,这是个观念问题。

  “我喜欢骑着自行车出游,还不确定具体的游玩地点,沿途看到哪里好玩,就把车靠在一边,尽情地享受,从来不赶时间。”大学生小刘得意地告诉记者,“这样既省钱,又玩得尽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以前,上海人总是奔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去旅行,而现在去杭州的人更多,却不怎么玩,连相机都不想带。他们直奔西湖边,找一家茶楼,一个下午就喝茶,有时还到湖上泛舟几小时,晚上就沿着湖边散步。不管穷人还是富人,一到这里,心情都放松了。

  今年7月以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入藏游客数量大大增加。以前人们多数选择“飞”去西藏,而现在他们更愿意放慢生活的节奏,坐着火车慢腾腾地“游”西藏。南京康辉国际旅行社经理王小凤说,去西藏游玩的人多数是中青年人,他们爱玩,也喜欢探险。花有限的钱跑更多的地方,能给他们更多的愉悦。这样不仅节约了钱,还享受了都市快节奏下的“慢生活”。

  除此之外,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慢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运动成本不高,甚至零成本,但是让疲惫的人群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其实,不管经济实力怎样,在工作之余给自己身心放松,享受“慢生活”,这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生活:积极的态度 健康的心理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大学生小高说,“就是因为现在的节奏太快,我们都有点感觉累了,所以才要学着放慢脚步呀,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慢生活”的倡导者、漫塑艺术家王增丰退休后在白云山下开了一间漫塑工作室,本来轻松休闲的他一下子忙碌起来,可他说,他现在潜心研究漫塑艺术,心无杂念。

  虽然忙碌,可心里依然在享受“慢生活”。他认为,“慢生活”不是要人懒惰,而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机会愈少、竞争愈烈的今天,要避免“超载”、“超速”,就要学会“慢生活”,使自己身心得到平衡。80高龄的金庸先生就相信“乐观豁达养天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徐徐缓缓的他做出了自己的事业,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