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陈福善大型回顾展时间+门票+地点

导语 2019年3月21日至6月23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中国重要艺术家陈福善近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回顾展览。

  2019年3月21日至6月23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中国重要艺术家陈福善近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回顾展览。展览以艺术家不同创作时期(早年写实期、转型探索期、风格成熟期)为线索,展出其水彩、油画、喷绘、抽象、拼贴等百余件作品,为观众揭露他富于变化、不拘一格、自成一派的艺术创作。

  陈福善原籍广东,1905年于巴拿马出生,五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他自幼便对绘画怀有热忱。陈福善虽未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却通过学习海外函授课程、翻阅外文艺术杂志、参加艺术协会及文化活动、撰写艺术评论等方式,摸索出了独特的创作之道。本次展览将其艺术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1.

  早年写实期(早期至1950年代)

  他早年的绘画创作以写实风格的水彩和油画风景为主,他时常在郊外写生,透过画笔生动地记录了香港当时的自然环境。因其技法之高、速度之快,他被同侪冠以“水彩王”的美誉,并与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李秉与余本并称香港西画界的“三剑客”。1947年,陈福善、李秉和余本举办了三人联展,进一步推进了西方艺术思潮的盛行。

  2.

  探索转型期(1940年代至1970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香港经历了迅猛的城市化变迁与现代化发展。而信息发展与国际交流,让西方现代艺术涌入香港艺术圈。香港随即开展了“现代艺术运动”及“新水墨运动”,多个艺术团体应运而生,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与学院也纷纷成立。面对时代与社会的剧变,陈福善亦开始寻求“变”,他相信“时代的转变,也需要适当的艺术演变来配合这种不断转变的时代”。同时,“真正有创作的艺术家是在不断地去找寻新的路线去演变。”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摒弃了写实风格,转向了对立体、抽象、超现实主义等风格的探索,并积极尝试了拼贴、喷枪画、泼彩等技法媒材的实验。

  3.

  风格成熟期(196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陈福善的绘画观念与风格形成,他脱离了既定的思维以及技法材料的藩篱,在潜意识领域表达了自己对于周遭世界及人生境遇的领悟。他擅长用水墨这种轻盈的材料创作出自成天地、光怪陆离、气韵生动的图像世界。此次展览将展出陈福善风格成熟期的近90件作品,并根据题材划分为“幻想的家园”、“香港众生多棱镜”,以及“抽象幻觉”。

  陈福善的身份不仅只是艺术家,他还身兼艺评者、教育者、策展人等多重身份。在横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中,他付诸于绘画、文字、授课等创作实践,积极推动了香港艺术的发展。陈福善其人及作品无疑是“香港精神”的代表。他为人风趣幽默,热爱音乐、舞蹈、聚会。他的作品包罗了世间奥妙,既有市井生活、山水百兽,亦有音乐韵律、梦魇幻觉,更透露出一种身处万变之下仍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本次展览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的新动向,意味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视角拓展至香港地区,透过个案的梳理与研究,回看中国艺术发展史中不应被遗忘的组成部分与重要历程,为当下提供启示性的新思路。

  关于艺术家

  陈福善(1905-1995)是中国现代艺术史的一个奇人。陈氏原藉广东,1905年于巴拿马出生,1910年随家人来香港定居,而香港这个地方及这里的生活亦成为陈福善创作的主要灵感。一直到四十多岁,陈福善的创作围绕写实风景,技巧之高赢得同侪冠以“水影王”之美誉。他与艺术家李秉和余本亦有“三剑侠”之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陈福善全力试验各类新潮画技,包括抽象画和迷幻画。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梦幻山水,意境离奇荒诞,上天入地,神鬼交接。绘画的结构出神入化,自由率真,色彩变化丰富,有如回复童真。他从潜意识境界勾画出香港众生相,抒发各种复杂的矛盾心态,展现了香港这个华洋杂处的商埠在百年剧变下的文化心理状况。陈福善是位画家、艺评家,也活跃于香港文化圈,于推动本土艺术发展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1933年的第一次个展,至1993年的最后个展,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中陈福善举办过四十七次个展,发表过大批介绍当代艺术的文章。他贯切始终以香港的风景和心景为创作蓝本,因此其绘画成为中国现代进程这段历史的心灵与艺术见证,并见证了这位中国现代艺术重要的第一代画人。

  陈福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时间:2019.03.21-2019.06.23 周二至周日11:00-19: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5楼

  费用:免费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